
一桌兩椅
看戲總會經歷不同階段。年少時被演員的戲服裝扮穿戴所吸引,劇情、詞曲根本毫不理會;積累了一定的看戲經驗,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員的唱念做表上,懂得分辨何謂馬虎,何謂細膩;及後,又開始嘗試梳理編劇心思,初步分析劇本的編寫結構。如此,戲看一次不夠,多看,自然會刺激與引發思考。
近期的看戲所見,我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舞台裝置上,欣賞不同製作中的佈景設計。早期的粵劇舞台,都是利用一桌兩椅的組合為應用,把山、橋、城、關全部表示出來,當然,也得靠觀眾的投入與想像。後來,佈景出現變化,工作人員在帆布上繪畫出不同景物,高掛天幕,是為「軟景」;又用實木製作「硬景」,更有立體佈景,以及招徠觀眾入場的機關佈景等,可謂豐富多姿。
陳寶珠、梅雪詩的《牡丹亭驚夢》(重演),無論服裝、佈景,都務求煥然一新,讓觀眾有新鮮感。全劇佈景虛實相結合,既有真實的牡丹亭、南樓、墳前台階,亦有寫意為主的佈置,例如冬日枯木、遠山、神像等。相互結合讓觀眾感受到台上的裝置所指,亦不失想像空間。
中國戲曲節的《捨子記》,佈景都有獨特設計,以簡約樸素為主,一椅一屏風就已把廳堂佈置好,甚至吊下小小仿雕塑,表示虛無縹緲的仙山所在,整個演出佈景設計不落俗套,亦有雅緻之感。不過,要讓每位觀眾都喜愛就並非容易,老戲迷或會覺得佈置過簡過暗,實在影響欣賞,容易變得不倫不類。
資深製作人丘亞葵先生籌辦的《樓臺會》,則更見別樹一幟。整個演出都運用舞台科技,於天幕投射動畫。梁山伯祝英台結拜時的山水景色,十八相送時每個所處位置,都能配合演員身段,做到步移景轉。現場所見,觀眾很欣賞這類設計,認為滿有動感,亦見新鮮。可是,當長時間看著動畫、螢幕時,難免雙眼疲累,導致用神過度。
別小看戲曲舞台上的佈景設計,如何讓觀眾看得舒服,不刺眼,都是學問。
個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相片來源:由周嘉儀及作者提供

粤劇佈景一向多變

投射動畫取代傳統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