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會成員、前中大校長、人稱「膠樽」的中大經濟學教授劉遵義,早前品評「黃色經濟圈」,認為「最多只會令750萬人變黃」,「不會有所作為」。有關評論可謂對黃色經濟圈的支持者打了一支強心針,鼓舞了所有同路人。學術一點去講,劉教授雖然在「應然性」的問題上否定黃色經濟圈,但從「實然性」上,是充分肯定了黃圈的潛力。劉遵義貴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在兩會舉行前夕發表這番評論,實在振奮人心。
劉遵義是計量經濟學的傑出經濟學人,計量經濟學著重透過現實數據,建立實證(positivist)科學模型去解釋和推論經濟現象。劉教授既然得到黃色經濟圈「最多會令750萬人變黃」的論斷,必然事前經過仔細調研、反覆推敲。只要出街望望就知道,黃色經濟圈不是策略、目標,而是現實。凡黃店門口必然大排長龍,如食店得到杜汶澤加持,幾乎宣告叫大家放棄等位。
黃色經濟圈得到劉教授提供了經濟理論上可行的認許,只是他未有解釋或不方便闡釋黃圈如何會令750萬人變黃。黃絲餘下要做的,是身體力行,補充劉教授理論上的空隙。
其實,劉教授在發言中已提示了黃圈的生機所在。他說黃圈是「自己限制自己」、真正做生意的人只會賺錢,不會選擇顧客。換言之,要擴大黃色經濟圈,策略不在於杯葛藍店,而是要成為藍店的「完全替代品」。而且打開門口做生意,應該做到「過門都係客」,不分藍黃都要熱情招呼,賺藍絲的錢支援抗爭,與政府抽黃絲的稅打壓抗爭,道理如出一轍。總體目標是要將目前顧客主導的消費抗爭模式,深化成黃店主導的市場經濟。當黃店發展到一個規模,大到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焗住幫襯,就是「750萬人變黃」的光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