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嫦娥六號升空,預備在月球背面著陸,收集月球樣本帶回地球,以作研究之用。我國奔月系列以嫦娥飛行器為載體,最終目的為在月球最有利地點,尤其是背面建立基地。月球背面不能從地球看到,只是面對太陽。在月球背面不能與地球直接即時傳遞信息,這項技術不可或缺,是奔月計劃其中重要一環。
計劃由2007年嫦娥一號開始,主要任務繪製完整的立體月球地圖,從而獲取覆蓋全月面的地形圖,為未來登月地點的選擇提供有用的參考數據。
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發射升空,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同時探索不同環月軌跡高度以決定獲得最清晰的月面圖像。完成任務之後脫離月球,奔向遠方太空。經過悠長歲月,嫦娥二號已經離開地球超過1億公里,成為太陽系的一個人造衛星,沿着橢圓軌道繞太陽飛行,預計將在2029年回到地球附近。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着陸器降臨在月球雨海西北擴展開來的一個玄武岩熔岩平原,後來被命名為廣寒宮。嫦娥三號突破月球軟着陸、月面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等關鍵技術,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系,形成重大項目實施的科學有效的工程方法。
鵲橋系列中繼衛星為地球與月背直接通訊而設。在2018年發射為鵲橋一號,收集重要數據,為2024年研發後繼鵲橋二號鋪路。鵲橋二號在初期的任務是為嫦娥六號提供中繼通信支持,在嫦娥六號完成任務後將調整軌道,為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以及後續月球探測任務提供服務。未來,鵲橋二號還將與嫦娥七號、八號一起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