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辛亥革命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發源地,還是革命團體興中會和同盟會策劃行動的根據地。在1895至1911年期間,孫中山策劃了十次南方起義革命,其中六次是在香港進行黨員招募、經費籌集,以及軍火轉運等。
在搞革命之前,孫中山的少年求學階段是在香港度過的。從1883至1892年,孫中山先後在拔萃書室(拔萃男書院前身)、中央書院(皇仁書院前身)和香港西醫書院(1921年併入香港大學醫學院)就讀。這些書院的舊址現在還能找到,被歸納為「孫中山史蹟徑」15個史蹟之一。
12月中一個周末,氣溫驟降,我和大埔沐恩中學的學生來參觀孫中山紀念館和史蹟徑。原名甘棠第的孫中山紀念館,其實和孫中山沒有關係。但是館內展出眾多與孫中山先生相關的珍貴歷史文物,可以讓學生們全面地了解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蹟。
15個史蹟很難於短短兩個小時內遊歷和講解,只能挑選保存完整和富含歷史意義的遺址來參觀。現在已經活化為元創方的中央書院舊址,曾經進行過考古勘探,發現應為1883年中央書院的遺跡,包括圍牆和擋土牆的花崗石軸和基座、擋土牆的牆角石、連接各平台的梯級等。這些地下遺跡還保留著,供人參觀。
百子里公園入口極其隱蔽,在鴨巴甸街與結志街的夾角內。這裏是興中會創辦人楊衢雲成立的輔仁文社所在,北面是楊衢雲被清廷殺手暗殺的地方。現在改建為公園,以雕塑、文字和銅像記錄了革命起源和輔仁文社的歷史。
回到荷李活道,道濟會堂是孫中山讀醫時經常聚會的地方,現在只有一條紀念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