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02-19 04:30:00
日報

將大豆殼轉化3D打印原料

分享:

活字印刷有紀錄大約於530年前發明,不斷改良沿用至今,印刷術的發展已經朝著高科技方向發展,數碼印刷將大幅取代舊有傳統印刷技術,而有趣的資料顯示,印刷術所採用環保大豆油墨,直至1985年後才開始廣泛應用。即是印刷科技經歷了接近500年,才發展出大豆油墨。
 

雖然大豆油墨在非常後期才出現,3D打印科技卻與眾不同,流行幾年之間,便有研究推出用大豆殼廢料來生產3D打印材料。大豆殼是大豆生產過程的副產品,單單根據美國公布數字,每年通過大豆加工生產,大約剩餘800萬噸大豆殼廢料。研究團隊希望利用這些大豆殼,轉化為3D打印材料,重新利用。既環保又可以解決廢料堆填的問題。將殘餘有機廢物轉變為3D打印材料並非兒戲,歐盟資助了一項計劃,展開了為期4年的研究,將食物垃圾轉化為適合於汽車及建築業原型的3D打印材料,玉米,石榴,杏仁殼等等,提取了8種新有機生物材料。該項目的下一階段將尋求擴大這項工作,餐廚垃圾轉化亦成為熱門研究對象。用於3D打印材料包括咖啡粉和橙皮衍生的生物塑膠,替代石油副產品所提煉的PET,餐廚垃圾更可轉化為可生物降解的PHA打印材料,可以是熱塑性塑料或彈性體材料,熔點範圍從40至180℃。有報告表明,尤其是食品、飲料、製造業和化學工業,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來減少浪費,並創造全新的龐大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