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宣布減薪兼要求員工放無薪假,並計劃裁員,雖然管理層聲言稍後會有新人加入,但同時又表明不會申請政府的「保就業」工資補貼計劃,意味下半年裁員人數一定比新聘請人數多。
消息令人回想起兩星期前政府公布工資補貼計劃時,放風稱政府會公布所有申請的企業名單,又指相信有盈利能力的大企業,會考慮其企業形象,未必會申請政府資助。記得當時已有企業管理層對政府這說法不以為然,因為政府一方面推政策保就業,另一方面出口術,暗示如果大企業都伸手攞錢就是道德有虧,變相鼓動傳媒和大眾批鬥有需要求助的大企業。情況有點像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批評哈佛大學接受緊急紓困金,結果輿論壓力下,哈佛放棄有關援助。
《南早》是阿里巴巴旗下公司,完全符合政府所講「有盈利能力的大企業」的標準,如今《南早》寧願炒人止血也不要補貼吊鹽水,如果不是因為經營情況水深火熱到不得不裁員,也許就是在偽善政治下的惡果。
在中環口痕友亦私底下報料,指自從政府「開倉派米」,民望稍為上升,官員意氣風發,自覺皇恩浩蕩,因此對商界的態度出現微妙變化,雖然未至於頤指氣使,但言語間都流露了打救天下蒼生的氣派。口痕友續謂,政府本身已是全港最大僱主,工資補貼計劃更令政府進一步成為私人企業的「哎吔僱主」。不少大企業至今未決定是否申請工資補貼,或者未有明確表態會否申請,可能正是考慮政府這種態度,以及一旦接受補貼的公眾觀感。
遊走中環金鐘的小混混 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