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9-12 12:15:00

從歷史建築看香港教育發展

分享:
從歷史建築看香港教育發展

從歷史建築看香港教育發展。

炎炎暑假結束,開學日看到莘莘學子穿著整齊校服上學,讓我想起過去新界鄉紳、南來學者、華人領袖及西方傳教士,為香港早期教育事業作出的莫大貢獻

中原氏族早年南來香港,定居新界,他們非常重視對族中子弟的教育,於是建立書室或利用祠堂作教室,作育英才。

史載新界鄧氏的先祖,於北宋年間已定居錦田,在當地創立力瀛書院,教育族人,這應是香港地區第一所書院,可惜未能保存至今。今天的錦田鄉保留了多所傳統書院建築,其中最有名的是水頭村的二帝書院,由鄧族士紳於清道光年間興建,因供奉文昌帝和關聖帝而得名。二帝書院曾延聘不少著名學者講學,發展成本地重要學府。二帝書院於1992年列為法定古蹟。

(左)錦田鄉二帝書院曾是當地重要學府。(右)書院前院以白石鋪砌,稱為「白石巷」,當年學生被稱為「白石巷子弟」,是身份的象徵。

(左)錦田鄉二帝書院曾是當地重要學府。(右)書院前院以白石鋪砌,稱為「白石巷」,當年學生被稱為「白石巷子弟」,是身份的象徵。

1985年成為法定古蹟的廖萬石堂是另一例子。上水鄉廖氏辦學歷史悠久,廖萬石堂始建於雍正初年,是上水廖族的祖祠。正門門額上的「五桂圖」寓意族中一門五傑進士登第而任,每人得俸祿二千石,合共萬石,這正是「萬石」堂名稱的由來。二十世紀初,西學東漸,各地紛紛興辦學校;上水鄉於1932年以廖萬石堂為校址,興辦鳳溪小學,至1974年遷往馬會道新校舍。

adblk6
上水鄉於1932年以廖萬石堂為校址,興辦鳳溪小學

上水鄉於1932年以廖萬石堂為校址,興辦鳳溪小學。

上水鄉除祖祠外,更是書塾處處,有集賢堂、萃英堂、允升家塾、凝秀堂等書室。當中,建1838年的應龍廖公家塾,初期是卜卜齋書塾,教育子弟以參加科舉;1963年開辦鳳溪幼稚園,連同廖萬石堂為校址的鳳溪小學及馬會道的鳳溪中學,組成廖族在上水鄉建立的現代教育網絡。應龍廖公家塾已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同樣是法定古蹟的沙頭角鏡蓉書屋,屬客家書室,由禾坑村李氏族人於清建立,是少數只用作教學的書室,反映他們極為重視族中子弟的教育。

代中晚期,不少客家人遷至沙頭角建村定居,於道光年間組成「十約」及成立東和墟,沙頭角因此成為運輸樞紐,商旅必經之地。鏡蓉書屋是沙頭角十約的名校,吸引不少學生從大埔、沙田和荃灣,遠道前來禾坑求學。鏡蓉書屋由清代科舉學堂,至二十世紀轉型成為鄉村小學,直到1986年結束辦學,歷時超過二百年。

書屋取名「鏡蓉」,有可能源於「人鏡芙蓉」的典故,祝願應考員生考試及第。

書屋取名「鏡蓉」,有可能源於「人鏡芙蓉」的典故,祝願應考員生考試及第。

2007年列為法定古蹟的八鄉植桂書室,由族人黎金泰(1856-1916)出資興建,是十九世紀華工出洋謀生,發跡後回港捐建書室培育鄉族人材的例子。書室同時是宗祠,至今仍保存大量原有建築構件和裝飾,包括精美的木雕、石雕、壁畫、屋脊和山牆上造型生動的灰塑,以及書室後進手工細緻,用以供奉黎氏歷代祖先神位的木雕神龕。書室於二戰後用作「永慶學校」的臨時課室,為學生提供現代教育。書室後來改作植桂幼稚園,至1970年代初停辦。

充滿嶺南傳統建築特色的植桂書室。

充滿嶺南傳統建築特色的植桂書室。

二十世紀初前清學者賴際熙、朱汝珍等南來香港,有感中華文化受西學衝擊,遂聯同本地華商簡孔昭、曾富、周壽臣、羅旭龢、曹善允和周埈年等人,籌建孔聖講堂,希望以傳統倫理凝聚社會,以文學道德教化民眾。

位於銅鑼灣,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孔聖講堂於1935年落成,是法定古蹟香港大會堂於 1962年落成啟用前,本港主要的社區會堂。講堂活動十分多元,凸顯香港文化兼容並包,曾舉行的活動包括魯迅六十歲誕辰紀念會(1940年)、許地山追悼會(1941年)及五四運動紀念活動(1948年);此外,郭沫若和茅盾曾分別以「科學與民主」及「當前文藝工作者的任務」為題舉行講座;其他名人如錢穆、唐君毅、饒宗頤、牟宗三、朱汝珍和溫肅等也曾在孔聖講堂演講。

1935年落成的孔聖講堂,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儒學傳揚地。

1935年落成的孔聖講堂,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儒學傳揚地。

香港華洋匯萃,中西交融,既有南來鴻儒弘揚國學,亦有西方教會致力推動本港教育發展。位於半山列堤頓道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於1992列為法定古蹟,是本港首批女子學校之一。在華人領袖何啟爵士和曹善允博士等推動下,英國聖公會屬下英國海外傳道會於1906年創辦該校,招收華裔女童,當年部分畢業學生更是香港大學首批女生。校舍在二戰時改作臨時醫院,接收來自瑪麗醫院和那打素醫院的病人,著名作家蕭紅亦曾入住此臨時醫院。校舍其後於1943年被日軍佔用。

adblk7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舍原設於堅道,1923年遷至列堤頓道,由當時訪港的威爾斯親王奠基和督憲司徒拔爵夫人主持開幕。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舍原設於堅道,1923年遷至列堤頓道,由當時訪港的威爾斯親王奠基和督憲司徒拔爵夫人主持開幕。

香港曾經或現在仍用作教育用途的歷史建築,遍佈港九新界,往後我再為大家介紹其他與教育相關、歷史背景豐富的建築。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