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2023年是艱難的一年,雖然疫症已過,但本地經濟仍處復甦期。本地產業發展,以至市民的居住、就業等社會挑戰仍未有效舒緩。近年不少機構就推動「社會創新」概念,透過各式各樣的比賽和活動,鼓勵各界提出創新的方案,應對香港社會面臨的各式挑戰,亦為年輕人提供創業的好機會。
「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指運用嶄新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包括三大元素:新意念 (novelty)、創業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和普及大眾 (diffusion)。近年香港亦多了非政府機構以至企業推動「社會創新」,透過公共或私人資金,以種子基金或孵化器形式,推動更多本地年輕人參與研究,為香港發展出謀獻策。
例如社聯學院2016年與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睿智計劃合作「香港社會服務機構制度創新」研究計劃,總結過去十年社會服務機構經驗,整合多項制度上的創新及建設措施,推動社區發展與社會創新。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社創基金) 則針對貧窮問題,於2023委聘了四間機構為第三批協創機構,推展新一輪創新計劃,為更多社會創業家提供支援,透過推動社會創新及創業。
至於《亞洲社會創新獎》則是首個在亞太地區推廣社會創新和促進交流的初創企業比賽。該比賽於 2008年 由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發起,為參與者提供展示計劃、拓展人脈網絡和資源的機會。舉辦多年來至支援了多個不同亞洲地區的170多家有潛力社企。上屆香港區參賽者就包括有:收集剩餘麵包升級再造成啤酒的《Breer》、以及結合人工智能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貝智人工智能 Bridge AI》等,分別應對香港的環保及特殊教育方面的挑戰。今屆賽事以「人人有橋,齊齊集橋」為主題,聚焦生活、居住環境、教育、氣候、社會共融等議題,由即日起至1月31日接受網上報名,入圍者可獲專業導師指導;勝出者除獲一萬元獎金,更可代表香港出賽,與參賽的其他地區代表一決高下。
本地不乏推動社會創新的有心機構,同時也有很好的方案。世界經濟論壇在2023年的年會上亦發起了一項名為 Giving to Amplify Earth Action (GAEA) 的倡議,凝聚全球不同的慈善組織、企業以至智庫,為應對氣候變化出心出力。展望未來,香港的社會創新機構也能在亞洲地區以至世界的舞台上發聲,分享更多我們的創新故事,也是一種福祉。
黃展瑋
亞太區青年發展基金 榮譽秘書長及公共事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