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10-04 06:00:00

改革開放

分享:

一晃眼,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年。那天若不是看了電視台的專輯,幾乎忘記四十年前初到深圳的印象:從火車站放眼望出去,看到的是破舊平房和大片稻田,是的,是稻田。過了這些年,如果今天說要在深圳找一塊稻田,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吧。


四十年間,農田變高樓,農村變特區,這是改革開放的成果。這當中,記得改革開放幾年後,一年春節到華南地區,有一家人在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翻身不忘鄧小平」,下聯已經不記得。當年內地社會的民情便是如此。


電視專輯訪問了當年的官員,說的都是舊事,有一句話喚起更多的記憶:中央沒有錢,只能給政策。這些退休官員講的都是事實,「文化大革命」全國互鬥之後國庫還能有多少錢?內地人民網有一個「黨史紀念館」專欄,1975年,中國出口貿易總額是72.64億美元。文章說,這是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經過幾年努力」的成果。再找下去,在「幾年努力」前的1970年,也就文革最高峰時期,貿易出口為22.6億美元。就算把小數位右移一個位,在今天巨額貿易時代,這個數字連零頭也不是。

adblk6


改革開放最重要的精神,在於思想上的開放,推動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包產到戶,乃至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中國的改革一直往前走以至如今。百轉千迴中間絕對不是一條大路,姓資姓社爭論、精神文明污染、價格改革大關,數下去十隻指頭都不夠用。跌跌撞撞,起伏曲折,到今天已是世界經濟第二號國家。那天與內地朋友談起,這位江南來客說,最近十年間,內地電影拍了《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現在只欠一部《改革大業》。


近期內地掀起有關民營經濟的討論,向來對政治風向敏感的人們,心裏揣着猜測:這會不會是政策變化的先兆。儘管高層官員之後的公開講話,表示支持民營經濟及企業,可是人們的疑竇似乎未有一掃而清,更多的解說和闡述有其必要。這不僅對內地民眾有此需要,亦須對外國投資者重申。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此刻中國,舉步將往何處去,全世界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