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真社由一個月前宣布縮減規模,到今天收到的月捐訂閱款項足以重新聘請記者,對調查團隊而言可以說是在短時間內經歷大跌大起,亦再一次感謝每一位「月捐訂閱」傳真社的市民。
傳真社作為面向公眾的非牟利新聞機構,能夠順利運作,除了靠支持者的捐款,還要感激很多無名英雄願意報料或提供線索,好讓我們深入調查,揭發種種不公不義之事。
本地以至海外不少重要的報道,都是靠公眾提供資訊,傳真社的報道中亦有不少是來自市民的舉報。單是過去三個月,已有「內地邊防部隊涉佔用香港土地 沙頭角建橋擅自過境」以及「售美國樓涉串謀詐騙 地產代理董事被捕 警方行動半年未公布 公司繼續賣樓」。
沙頭角佔地事件的報料質素相當高,內容十分充足,包括報料者從網上搜集到的一些基本資料、記錄,以及從各方面拼湊線索得出的分析,令我們展開調查時可快速抽出問題核心,一擊即中。美國售樓事件受害人配合調查,提供完整、全面的書面證據,包括買賣合約、電郵、相片等,讓證據還原真相。還有早於去年初,5歲女童臨臨死前的傷勢相片,亦是有知情人士願意提供,學校知情不報的事實才得以曝光。
現在是人人可以是記者的年代,每個人都有可記錄的器材、可發表的平台。更多人一同監察社會是好事,但有時資料未經核實,便容易造成流言。
此外亦有人憂慮向傳媒報料,會令自己的身份曝光,為公義卻害慘自己。其實保護消息來源是傳媒操守重要一位,負責任的傳媒會有嚴謹的保密程序,包括平衡消息人士意願與實際需要,決定披露多少相關人士的身份來支撐報道的真確性,如工作崗位、社會地位、與事件相關的程度等,在報道事實真相的同時,亦必須保護消息人士的人身安全及匿名性。
過去傳真社亦處理過不同公眾人士給予的新聞線索,有對身邊事物觀察所得的線索,有生活上遇到涉及公眾利益的事情,甚至有犯罪行為的證據,也試過經過一輪調查,才發現資料有誤,撲空一場,但這過程卻成為其他事的線索。
社會之大,千瘡百孔,很多事要有人去將這些事情揭發,才有機會糾正,令錯誤不再重複,長遠而言令我們身處的社會變得更公平,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