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是懂說話的鏡子,你會如何安慰不滿自己外貌的人?「我很醜!」「不,你一點也不醜!」「但我的鼻子太大。」「只要化點妝便行了,另外,你雙眼很美呢!」「不!不!不……」儘管七情上面地讚美,對方也恰如世界級網球手,逐一抽擊回來!
「是的!你真的醜得讓人想吐!」最終,動氣了,火來了!你還算是鏡子嗎?
不知!只知道,那不倒翁似的心魔,聽君一言,屹立十年。
眼大睫毛長,臉圓皮膚白。孩子臉配以淡淡微笑。見我如此模樣,幼園、小學、中學甚至今時今日,好些單純的人會跟我說,你是個單純的人呢!因我不煙不酒不粗口?因我不追求吃喝玩樂?還是因我不跟著大夥兒針對某人冷嘲熱諷?「單純」這個冠冕找不到落腳點,同時,我卻記起,1分鐘前,不就為著某人背包碰了自己一下而暗暗咒罵嗎?昨晚,不就為免身邊人囉嗦而偷吃蛋糕不作聲嗎?
據美國作家吉諾特於《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所述:稱讚包括兩部分──我們的話,以及孩子聆聽後的自我對話。而為免勾起受眾的防禦心理,作者不建議,空泛地欣賞對方的品格;相反,可以明確詳盡地描述對方的所作所為,好讓聽者真實地看清自己,繼而曉得自己的特質,哪兒需要改進。
一晚,回家途中,太太說,我買了這樣那樣,預備炮製這個菜式。我隨即說,謝謝你跑了幾個地方,選購了不同食材。回家後,我又說,在忙碌中,你仍擺上時間吸塵煮飯呢!
以往,讚她細心,誇讚食物好味,太太不是半信半疑,就是予以否認。當晚,她卻說:嗯,也是幾件小事吧。
雖然還是有點低估自身行為的價值,但至少我這面鏡子讓她看到,
她做了幾件讓我開心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