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12-17 12:15:00

泛民爭取的是「後真相調查委員會」

分享:

11月底的區議會選舉結果,標誌著「反修例運動」的第一階段結束;接下來的戰線將會逐漸轉移。行政長官於11月下旬再次提出「獨立檢討委員會」,打出了自其「正式撤回修例」後的第二張牌,泛民主派亦積極應戰,認為檢討委員會沒有用,非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不可。可以預見「獨立檢討/調查委員會」的爭議將會是接下來重要的戰場。

邏輯上,「獨立檢討委員會」與「獨立調查委員會」並非互相排斥,成立了前者,不代表不可成立後者;泛民主派的論述,就是要跳過「檢討委員會」的公眾討論,直接去宣傳其提倡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若是這樣,我們倒不如順順他們的意思,討論一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真正意義。

綜合現有的說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權力」,二是「真相」。「權力」是指委員會有調查、懲處的權力,並且有關權力要掌握於「非警隊及現任政府有關的人士」,當中包括外國專家。至於「真相」,也就是要還原整場運動中一些疑團的本來面目,破解當中的疑團。在這裡,「真相」是目的、「權力」是手段;「獨立檢討委員會」備受質疑的重點,也在於欠缺權力去找到「真相」。故此,泛民主派提出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理應最著緊的就是「真相」二字。

adblk6

真相是如何消失的?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奇怪,如果「真相」二字確是如此重要,重要到成為運動的主軸,那麼為何近月來發生最多的不只失蹤的人口,更是失蹤的真相。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整場運動的發展亦是隨著「真相」的消失而升級。以「8.31太子站死咗6個人」為例,傳真社於11月下旬的報道澄清了6人並無死亡。傳真社的求真精神可嘉,可惜有關澄清報道來得太遲,因6人死亡謠言而造成的仇恨,在過去3個月來又引發了多少衝突,在過程中又引發了遠超過6人的傷亡。這種因為缺失「真相」而造成的悲劇,在哪些口講矢志找出真相的人心中,又有多少份量?

我們活在「後真相年代」早已不是新鮮事物,最起碼「後真相」一詞已早於2016年成為《牛津英語詞典》的年度詞彙。熟諳政治的泛民主派應該知道在社會動盪之時,後真相政治遺禍更深,甚至往往恨錯難返。

要對抗流言蜚語,最主要的招數是事實查核,俗稱Fact Check。事實查核一直不是易事。國際間有個「國際事實查核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簡稱IFCN)」,就是致力串連各國事實查核團體的國際組織,會制定查核準則(Code of Principles),並引介查核領域的理論、方法學、技術,致力促成各地查核團體的經驗交流。可惜一直致力與國際connect的泛民主派,卻似乎未有積極與IFCN connect。

adblk7

再看看在這次運動中一直與香港抗爭者關係密切的台灣,也成立了一間「台灣事實核查中心」。這個中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以過濾假新聞與假資訊為宗旨。有關查核作業是以公開、透明、嚴謹、負責為基本原則,並設有公眾反饋的機制。即使是政治方面的議題,中心基本上都可以保持持平的公信力。在這些方面的工作,香港可謂遠遠落後於世界。我們本土有一家難得的「求驗傳媒」,由一些有心的自願者於2014年組成;相比於台灣事實核查中心有資源可以聘請員工,「求驗傳媒」明顯營運艱難。可惜這家孜孜不倦的組織也在10月因遭Facebook封鎖而「暫停運作,直至另行通知」。香港「真相」的力量又少了一支,可惜在風風火火的運動中,也沒有甚麼人關注。

adblk8

借真相之名 行奪權之實

在這種情況下,支持「獨立調查委員會」以求「真相」的人士,是否也應同時支持民間成立「事實核查中心」。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調顯示八成市民贊成設立委員會調查警方濫權,不如加多條問「成立民間事實核查中心」,看看支持的市民有多少?起碼,爭取「獨立調查委員會」要與政府角力,處於被動;然而「事實核查中心」可以馬上推動,配以眾籌方式,再加上一眾KOL支持,相信一呼百應。順道一說,所謂「事實核查」是「媒介資訊素養」的重要一環,而「媒介資訊素養」更是建設民主社會的重要要素。誠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召集人賴鼎銘所說,事實查核工作要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魄,處理各種議題重點在釐清各種錯誤訊息,而非立場,讓民主社會透過準確的訊息,進行思考和討論。這種工作市民自然會期望泛民主派義不容辭地去做。

adblk9

可惜我們見到的是在這幾個月間,泛民主派花了多大力氣支持「事實核查」?力爭五大訴求的抗爭者有多重視「不論立場」的Fact Check(即是明知結論有利建制,亦勇敢支持Fact Check)?反而KOL「炒車」新聞不時發生,究竟他們有多重視「真相」?如果他們真正重視的不是「真相」,那所謂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也只剩下「權力」二字。此處想起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另一位朋友梁韋諾上周在本欄中的《反對派視民主為何物?》提到,「在反對派眼中,民主從來都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同理,這次也是借「真相」之名,行奪「權力」之實。

adblk10

回到是否贊成「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問題,很多人以為建制必定反對。我們不如看看那名在十月被人用利器割頸受傷的警員在接受電視訪問時的回應︰「我個人認為,對於呢個議題持開放態度,但到底搵咩人做獨立(調查)委員會?」經歷過生關死劫的阿Sir一語中的,贊不贊成「獨立調查委員會」只是偽命題,在不追求真相為重的人手中,「獨立調查委員會」只是奪權的工具。

常言道︰「謠言止於智者」,但在這個自由、開放的年代,謠言在止於智者之前,已經不脛而走。「三人成虎」的法則碰上「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社會,於是智者成為少數,意見被那「三人」vote out,一場完美的流言風暴就此形成。在流言成災之前不盡一切努力預防,在災後盡一切努力爭取到的,也只是一個「後真相調查委員會」。

adblk11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楊云

 

(本會提倡價值多元,故任何本會會員發表之文章並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