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女孩, 6歲時,死了。80歲媽媽,40年後,也準備去了。她走得慢,但還走得動,前來尋找。女孩化身貓、狗,甚至昆蟲,為了相聚一刻。是親情使然?還是離不開?
去過京都幾回,跑旅客景點已經失去熱情,要不商業化濃,要不擠滿遊客,到處都是吭聲「中國話」。好吧,不去爭,黃昏後才出門,到處蹓躂商業街。本一心爭看本地酒紅花綠,卻糊裡糊塗丟進了路邊「稻荷神社」。(註)這神社規模不大,前門進深約五六間房,旁邊小庭園,昏下陽光照得像失真的老式明信片。門口兩旁,左右豎立狐狸石像。對狐狸,一下子便想起,80年代溫莎大廈出現狐仙的雲石。當時真被新聞繪聲繪影的「狐仙」顯靈,嚇得兩晚上不敢關燈睡覺,生怕半夜牆上浮出狐仙印記。因此,對狐狸像特別有感,看牠揚首嘴叼,很神氣。為了看左右對稱否,特意來回走動,犯傻期間,童音突傳我耳窩,語調很慢且焦急︰「媽媽會來的,她今天會來的,這是最後一次了,之後真沒了。」我兩眼馬上掃了周圍,人冷清,最近的掃地大爺也在百米開外,決非他。突然,於右狐狸的四方石墩下,冒出隻小白犬。毛絨如雪,耳尖而嘴長,如非五短身材,真以為是隻狐。牠看了我,屈半縮身子爪按地,防備之意。
這時候,看牠嘴動唸說︰「看甚麼看?沒見過女孩子嗎?」「OMG,TMD狗口說出了人話......。」(待續)
靈識物語─「稻荷神社」堪稱是最貼近日本人生活的神社。據說全國共有3萬座稻荷神社,在日本各地受到所有男女老幼的喜愛。由於稻荷神在日本神話中是掌管穀物、食物的女神,而日本自古以來生活方式以農業和漁業為主,飲食習慣也是以米食為中心,因此稻荷神自然就成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神明。而神社另一特色就是有很多狐狸。很多人會以為稻荷神社就是祭祀狐狸,但其實狐狸是神明的使者;而神社的拜殿或鳥居兩旁,通常會有一對「狛犬」,而在稻荷神社則是由狐狸取代。仔細看的話,狐狸分別含著糧倉鑰匙、象徵財富的寶珠、象徵豐收的稻穗,或是象徵智慧的卷物,反映神社本身守護農業與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