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x Park lies in the Green Belt between Falkirk and Grangemouth © Scottish Canals](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24473028_XP.jpg?itok=wsXUFCkE×tamp=1739280202)
Helix Park lies in the Green Belt between Falkirk and Grangemouth © Scottish Canals
英國的綠化帶政策自五十年代發布並運行至今,其目的是防止城市化在有限的開放土地上蔓延,並藉此促進市區內更新,先善用已發展土地。城市發展至九十年代末,各主要城市的住屋需求一直上升,為減輕開發綠化地帶的壓力,政府於1998年訂立「棕土優先」目標,預期在2008年之前,六成新建住宅均建在修復後的棕土之上。然而,在政策執行上,也會因應每個個案情况而定,彈性且謹慎地處理,要求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容許發展綠化地帶。
時至今天,英國規劃指導政策(National Planning Policy Framework)的內容強調可持續城市發展,提倡以規劃系統來確保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的平衡發展模式,而1955年所訂下的綠化帶政策並未有就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上作考慮,令業界反思綠化帶的政策內容是否貼時,及未來應如何適當地分配這類資源。最近收到英國景觀建築學會的研究議題,內容為「綠化帶政策」的探討。盡管如此…綠化地帶的存在價值仍然是受肯定及有政策框架保護的。
英國牛津大學任教的經濟學家Dr. Dieter Helm,曾提出以傳統經濟學的邊際分析(Marginal Analysis)來決定應否及發展多少的綠化地帶是不可靠的數據,這只會令綠化地帶定性為私有財,在自由市場價高者得的原則下,以及今天的房屋需求,綠化地帶則會被房屋發展所取締,所淨無幾。假若將綠化地帶視為公共資源,並透過有效的城市及鄉郊管理,適度地提升行人可達性。
綠化帶不僅是政府獨有,而是公有地。英國景觀學會呼籲將綠化帶重新定義為自然資本,把景觀原則融入綠化帶規劃中,重新規劃一個容許人與自然共融的活動共享空間,由綠色基礎設施及戰略性開放空間來推廣更廣泛的綠帶土地功能和價值,相信更能保存及提升其環境價值。香港會否以此為參考?以另一方式開發我們的綠化帶,為這個城市創造新的「發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