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11-15 04:30:00
日報

說話的藝術

分享:

華人個性比較含蓄,不如外國人般習慣擁抱、親臉、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這種民族個性亦在人與人溝通的話語上反映出來。常聽年老的長輩說:說話要留三分餘地。那「三分餘地」,卻是需要個人的修養和智慧領悟出來。
 

坊間常有人戲言:一個女孩如果不漂亮,就說她「有氣質」;如果她沒有氣質,就稱讚她「聰明」;如果她不聰明,就稱讚她「勤力」。雖是開玩笑,但也展示出說話應有的學問。說話其實也是一種藝術,同樣的意思可以用很多方式來表達,「有碗話碗」固然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溝通技巧,有時甚至損人不利己。

我們經常要面對背景和性格各異的人,遇上難以啟齒的時候,如何擅用那「三分餘地」做到有效的溝通,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訊息傳送出去,又能讓人家心領神會,聽得開心舒服,顯得十分重要。有時候,話不一定要說完說盡。如果說話的對象已經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弦外之音的效果可能更好。不過要準確地傳達言外之意,說話者本身也需有一定的溝通經驗和技巧,否則很容易造成誤會,貽笑大方,甚至得失別人。
 

adblk6

無論如何,有種說話一定誰都愛聽,那就是讚美的說話。多些讚賞別人,不等於是「擦鞋」或虛偽,事實上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每個人都總有優點,學會發掘和欣賞別人的長處,甚至多學習別人的長處, 讚美自然從心而發。其實一個人的言行往往反映其教養,一個時常語帶讚美,和一個說話尖酸刻薄的人,誰更受歡迎?答案不言而喻。

說話留的三分餘地,留給別人之餘,往往也是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