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07-15 04:31:01
日報

讓文物「活」起來

分享:
香港故宮

近月文化界最熱門的話題,非剛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莫屬。有人說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它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定義,博物館是為了服務社會與促進其發展,而從事蒐集、維護、研究、溝通與展示人類的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以及其環境的場所。

博物館「Museum」源於希臘語「Mouseion」,意思是繆思(Muse)神殿。在希臘神話中,繆思是天神宙斯(Zeus)與記憶女神寧默生(Mnemosyne)所生的9個專職文藝的女兒,分別掌管歷史、戲劇、音樂、舞蹈、詩歌、天文等。由此可見,博物館蘊藏著寶貴的文化藝術與歷史。

過去,博物館以靜態欣賞為主,沒有太多交流與互動,與公眾有一定的距離感。法國、加拿大等地學者於1984年提出「新博物館學」(New Museolgy)概念,革新了參觀模式。他們認為參觀博物館應該從靜態走向動態;從觀望欣賞走向互動接觸;從研究保存走向教育推廣。

今天的博物館藏品融入了藝術科技,讓參觀者從不同角度去體驗展覽。當我們走進博物館,迎來的不再只是櫥窗內的收藏品,或許可以躺下來欣賞由電腦特效製成的「夢境」、踏進儼如漫天星空的隧道、置身以數碼影像呈現的古代皇殿等。

adblk7

人文與科技的融合,使沉睡千年的文物國寶「活」在現代人眼前。愈來愈多超乎想像的展覽模式,讓大眾可以更深入了解文物的價值,以及其文化內涵。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