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了有大量的信息,清楚說明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加上國際環境改變,大批民工回鄉之後未能再在城鎮找到工作,只能滯留鄉間。而他們在農村原來擁有的不少耕地,又已經被村政府以各種方式的補償收回,主要還是用於投入房地產經濟。這一批農民工再一次成為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十多年前,當時的中央政府說要傾全國之力解決全國1.5億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當時就是透過發展城鎮的企業及繼續擴大改革開放政策。
今天這一批回鄉民工暫時未掀起類似的憂慮,原因是他們回到鄉間之後,還可以利用在城市賺取的微薄積蓄,可以繼續過不算太差的生活。他們部分甚至因為村政府收地獲得的賠償,也算是擁有一筆資金,暫時仍然不至於跌入貧窮網。但如果現時的經濟狀況沒有突破,甚至繼續變壞,他們在失去耕地,又未必能夠重返城鎮繼續做民工的情況下,返貧也很可能是遲早的事。
部分留在城鎮及大小城市周邊等待機會的民工,實際上也變成了城市的邊緣人口,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過去幾年,中央政府雖然三令五申,說要給已經在城鎮生根的民工,或甚是在城市出生的民工子女城市戶籍,但進度並不理想。市政府有其利益考慮,這方面的施政,也實在有很多具體執行上的困難,因而進度緩慢,城鎮居民對農村人的歧視也造成不少阻力。因此,如果連工作機會都保不住,繼續留在城市便難免很有機會陷貧。以北京市為例,就有過千萬民工,大部分未能取得戶籍。在三四環以外的地區,例如大興區,便有一個又一個農民工的社區。只要走入去看看,便知道他們有些就算生活暫時不太困難,但似乎與全面小康距離還很遠。長遠而言,活在底層,活在邊緣,又再成為貧窮人口的機會仍然很大。類似的情況,其實在上海,在鄰近香港的深圳也大致相同。就算不爭辯是否已經在一時之間達致小康,貧窮仍然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大問題。 周三、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