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11-16 06:00:00

軟殼蟹與硬殼蟹

分享:

軟殼蟹是我最喜歡的食物之一,上星期便有幸在一間日本餐廳享用。同桌朋友一如以往問我動物知識,這次的問題是:「既然軟殼沒有保護作用,為何蟹仍跟軟殼共存?」這個問題令很多人摸不着頭腦,故我借這個專欄解釋一下。
 

其實軟殼蟹的殼是硬的。不要以為我胡說八道,軟殼蟹正是一種剛蛻皮的蟹,所有蝦、蟹和龍蝦等甲殼類動物都要經歷這個過程。當蟹一直長大,便得定期蛻去牠的硬殼,否則便要屈居一個小殼之中,我們吃的就只能是迷你蟹了。

朋友聽完我這個說法,大多接着問:「那麼軟殼蟹怎麼得來?」這個問題很簡單,養殖場裡有數以千計的塑膠籠子,每個籠中放一隻蟹,這些蟹通常來自紅樹林的小蟹,可以大量繁殖。蟹農每星期向蟹餵飼攪碎了的魚肉,然後每四小時去檢查每一隻蟹,只要發現某隻蟹正在蛻殼,便得在一小時之內採蟹,否則那蟹殼又會硬得無法咬開。

視乎蟹的品種、水溫和飼料數量,這些蟹每逢25至45天便蛻殼一次。接着,蟹農會把軟殼蟹浸在含氧淡水45分鐘,將腸道裡的所有污染物沖走,但請別奢望用來浸軟殼蟹的清水當真清澈乾淨。接着的工作,就是把軟殼蟹冷藏和包裝。

軟殼蟹養殖業的發展可持續嗎?單以孟加拉為例,為了支撐軟殼蟹養殖業,每天需要用上1.5噸小蟹,問題是現今的孵化場根本不夠保育野生蟹。此外,全世界的養殖場每年棄置六至八噸由蟹、蝦和龍蝦蛻去的甲殼,它們擁有極高的鈣質和蛋白質,如此棄置實在可惜。這些副產品當然可以由其他行業回收,每公斤15美元的甲殼是普通蟹的7倍價錢,實在是有利可圖。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