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心怡(右)與蔣孟純(左)同樣扮演九尾狐
好一段時間沒有碰上好戲了,上星期,台灣的國光劇團帶來一齣《關公在劇場》,精彩,也讓我樂上好幾天。
和很多年輕而又愛好戲曲的朋友一樣,國光劇團可謂舉足輕重,也是我們所鍾愛的演出單位。良心說,那不是一種偏愛,而是欣賞劇團的策劃方針,既着重傳統藝術,同時嘗試創新。這種對傳統藝術的尊重,同時做到與時並進,實在值得支持。
《關公在劇場》由劇團與本港的進念二十面體攜手合作。由來,關公被視為神聖和勇武的象徵,黑白兩道所敬奉的神明,但或多或少都被過分的吹捧與神化了。在過去的戲曲演出上,演繹<華容道>時,往往都強調他「義」釋曹操。演<釋貂>時則強調他不為美色所動,但編劇王安祈老師把關老爺還原成為一個「普通」「人」。一個性格上有缺失的人,這一點,過去幾乎是沒有被重視的,編劇就要實事求是,從不一樣的敘事觀點,呈現不一樣的關公形象。
紅生戲固然吸引,但我更加留意其他演員的無縫配合。演出中,有好幾位演員為我留下很深印象。飾演馬僮的周慎行功底好,更重要的是臉上有戲。劇中他為關羽帶馬,當演至敗走麥城,夜走北山小徑時,只見小馬僮與關公同悲,從他的臉上可見對敗走的無奈、對主人的關切、甚至對明知將死而仍要奮勇突圍的決心,慎行不是在演角色,而是全情投入,那種真實而又具震撼的代入感,令我印象難忘,也為這段戲添上蒼涼感,幾次使我感動得不能自已。而他也成為多年來我所見過,最會演戲的一個馬僮。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角色,只要你投入、有付出、有專注,把演出看成是一回事,總會有人留意到,總會被記上一功。
戴心怡也是耀目新星,開打出手俐落,演繹<青石山>一折的九尾狐勝任有餘,上場時擺弄繫在身上頭上的狐尾,做出種種撩人之態,不造作,點到意到,恰可而又突顯功力。功夫不用賣弄,身上有沒有,一看就知道。
九十分鐘的演出,夠我懷想多天,這個戲可以討論的太多了,待續……
個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相片來源:國光劇團

馬僮身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