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山博物館展出的麥積山石窟展,主題為《東方微笑》。所謂東方微笑,指的是麥積山石窟中帶著「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小沙彌。這座建於北魏時期的清秀脫俗泥塑像,位於被稱為萬佛洞的133窟內。多少人慕名而去麥積山,卻失望而返,皆因這洞窟並不對外開放。
這次的麥積山石窟展,雖然不能把真品帶到深圳來,但水平極高的臨摹,也能讓觀眾感受到1,500年前東方微笑的魅力。
作為中國四大石窟寺之一,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天水,古稱秦州。從十六國後秦時期開始開鑿窟龕,延續1,600多年。因為其石質不適宜雕刻,所以窟內的菩薩佛像大多是泥塑。其最重要的泥塑佛像和壁畫主要是北魏、西魏和北周時期;宋代曾大規模重修,保留下來的精品也很多。
本次在南山博物館的展覽採用雙展廳模式:「瑰寶新生」和「靈壁妙像」展區。第一展廳回顧近代以來麥積山石窟遺珍再現和文物保護歷程,第二展廳聚焦麥積山石窟選址營造的時空旅程以及其雕塑、壁畫的藝術之美;展示了不少泥塑和石雕造像等珍品。
中國佛像造型始於希臘風格的犍陀羅,容貌特徵寫實簡樸,波浪紋蓄髮肉髻。後來經西域傳播到河西走廊,高鼻細眼薄唇小鬍鬚的特徵,轉變為臉型豐圓、方鼻、闊肩,高肉髻淺紋路的漢人容貌。這種融入華夏風範的特徵就表現在麥積山石窟北魏晚期的造像上。
李澤厚曾說過:「麥積山北魏後期至西魏的塑像秀骨清相、飄逸自得;那瘦削的身軀,不可言說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擺脫世俗的瀟灑風度,都是魏晉以來人們所追求嚮往的美的最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