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上映的紀錄片《伴生》,涉及嚴肅的生死題材,隨著年紀漸長,遇到生離死別的機會多了,既有較埋身的,也有間接的,曾經猶豫是否入場,怕太真實,苦淚太多,沒料到看畢影片,不如想像中苦澀,導演黃肇邦以鏡頭紀錄三個家庭徘徊於生死病亡間的掙扎,滲透著悲喜交織的觸動,伴生說的是關係,「伴」是源於生命的結連,想到家中雙親之外,還記掛著由伴病到喪偶或喪親的朋友們。
早於3個月前已看了《伴生》,電影直視生死的詰問,引發無盡思考,看著獨力照顧雙親的陳小姐,心力交瘁,幾度近乎崩潰;在寄養家庭成長的兆銘,回家照顧患癌的智障母親,更是隻影孤單,機師不禁想起一位陪伴成長的良師,他因患上漸凍人症(ALS),身體機能急速衰退得只能躺在家床上等日子,妻子是嫁來香港的異鄉人,可以想像妻子獨力「伴病」的壓力,卧病在床的患者固然需要親人照顧,照顧者也不能沒有支援。
除了冰冷的醫療器材和藥物之外,周遭朋友協助兩人走出侷促的四面牆,推著輪椅漫遊公園、海濱等,留下美好回憶;送上熱暖湯水、煮頓飯或處理雜務等,已能教透支的心力稍得紓解。終於,良師在上月病逝,這是釋去伴病者的重負,或是難以承受的傷痛?死亡帶走軀體,卻抹不走記憶,陪伴未亡者,是伴生的延續。
人口老化已是全港性問題,電影攤開來講,邀請觀者走進局內,伴生不再遙遠,就從今天開始,在忙碌的生活裡,多陪伴至親表達關愛,假如發現身邊友人,正面對照顧老弱病患的壓力,不妨給點支援,為冷漠的都市,帶來窩心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