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上周四開始來港調研,表達對香港不同方面的關心。其中認為最重要是強調將在基本法23條立法後集中精力拼經濟,畢竟在大灣區快速融合步伐下,交通愈趨便捷,人員流動更趨頻繁,香港只走老路只會被比下去。
皆因內地在生產成本上有絕對優勢,簡單如一個香港侍應工資足可聘請四人,試問貴客如你在餐廳用膳時,喜歡被四人服務還是一人。所以香港絕不可能與內地直接以價格競爭,加上人民幣兌港元貶值,使北上消費成為無可逆轉趨勢。新加坡也有相近情況,不少坡人去馬來西亞邊境消費,周末也會到其他鄰近東南亞國家旅遊消遣。未來香港不能再單一依靠內地豪客來港消費,消費模式也由以往購物享樂變為文化體驗深度遊。本地企業不能如以往般一成不變坐享國家發展紅利。
如筆者一直強調,香港往後必須要雙軌走路,一邊加快融合和了解內地發展(內地發展一日千里,即使內地居民也未必知道鄰近省市的創新發展,香港人必須急起直追,多了解內地發展,才可借鑒經驗,提升自己);一邊保持高度國際化(同樣地,以往亞洲三小龍各有定位,香港亦須重新以不同手段重設定位,吸引國際資金和人才),長遠目標要成為國家內外循環最重要樞紐。另外也要發展高品質品牌形象,把「香港」二字發展成「高質素、有特色」代名詞。如最近盛事經濟,雖不盡如人意,但始終在舉辦國際盛事上仍有一定優勢,在世界間也有一定號召力,內地旅客也普遍對香港產品有高度信心,才會一直願意付出高昂代價。同時積極發掘本土特色,讓旅客了解香港本土文化和歷史,情況如其他國際古城,以文化和歷史吸引不同的海外旅客。
在國安法和23條立法後,鞏固了一國之本後,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更應該把握制度不同,發揮出一國兩制優勢,以更開放和簡單政策,推動香港連接世界,不要被2019年發生的憾事而「因噎癈食」,未來應加強發展與東南亞和中東聯繫,全方位吸引國際資金,做一個最開放最包容不同文化(包括宗教和性取向)的世界性中國特區,這樣才可以保持香港特殊定位,才可以為國家貢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