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年少無知過(其實現在仍然無知,只是不年少了),我都參加過大學迎新營O Camp。我仍記得這幕:同組有個同齡男生叫阿斌,他報名之前已事先通知學長,他有事幹,三日兩夜的O Camp他第二日就要早走;他跟我們道別時,我就好像《無間道》中的陳冠希凝望余文樂離開軍校一樣,好衷心跟只認識了兩日的阿斌說:「你就好啦……有得走先。」這具體表達了我對O Camp的感受。
我知道自己是怪怪的,又不合群(唯一能接受的就是跟幾個小學同學一起),又不交際,不朋不黨,所以我討厭O Camp是很合理的。但不能甚麼都只以我個人感受出發,我都想思考一下究竟O Camp有甚麼可取。
交朋友,是大家最常說的好處。但我見證過自己,又見證過別人,其實開學之後大家都要共處3年(現在是4年),大把時間給大家聯誼,急甚麼?而且也不見得後來成為朋友的,就是O Camp時認識的。又,其實很多人大學畢業後也很少跟大學同學見面。例如我就是了(不只是針對自己,也同時代表我的那個大學朋友圈,除非他們私下約會而純粹沒叫我吧),畢業十幾年,跟他們一兩年才聚一次,算是相識還是朋友呢?那幾年是不是另一種的「人在,人情在」?
文化傳承,也有人說這是傳統。如果是壞文化,又有甚麼好傳?或者港大中大有點歷史,可能真的有甚麼傳統(我不知道)。其他的大學都年輕,很多O Camp根本沒內容的,就是一班學長搞些活動來整新生而已,如果這樣也有傳播的意義,不如大家都紮返腳啦喂。
其實只是一個儀式。中學生畢業,你長大了,成為大學生了,夠Old了,O Camp其實更像個儀式。中學時要嚴守校規,讀大學就大個仔了,自己人生自己負責了,頭髮可以選擇染了,拖可以選擇拍了,粗口可以選擇講了……這個反而是我最明白的意義。但如果一個大學迎新營,沒有了大佬文化(甚麼組爸組媽,聽到已經令人嘔心),沒有了威迫利誘(「唔玩就冇朋友㗎喇!」),純粹只是個「成人禮」,我又覺得O Camp還是可以搞的,不過內容和感覺應該很不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