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acebook興起一陣「動畫生涯個人喜好表」熱潮,大家爭相發表自己的「入坑作」、「最喜愛」、「看最多次」等,而在「最過譽」一欄,填《你的名字》及《天氣之子》的竟不在少數。
新海誠創作可分兩個階段,從2002年出道動畫電影《星之聲》到《言葉之庭》,他熱愛捕捉生活中的一些輕柔、微小、細膩,從小塵埃中尋找小確幸;到2016年後《你的》、《天氣》直至如今的《鈴芽之旅》被喻為「災難三部曲」,擺脫了細小格局,加入人文關懷,一方面令他成為後宮崎駿年代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導演,但另一方面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故事線薄弱,甚至覺得少男少女的初戀情懷,跟自然災難引發的悲天憫人,有種「大纜扯唔埋」之感。
結果來到第三部曲,新海誠終於掌握了兩者之間平衡,既保留過往的細膩筆觸,亦帶來了一個豐盛而目不暇給的故事。他在訪問中提及過是次創作動機,大意稱過去在宣傳電影遊走日本各地時,看到荒涼的景象愈來愈多,廢村集落都被自然吞噬,一片綠草如茵景色優美怡人,但只要一想到它們誕生的緣由,滄涼與陰霾便隨之襲來。這份心情讓他啟發到:「既然我們可以有那麼多悼念人的作品,為甚麼就沒有悼念荒涼之地的作品?」
觸碰微溫的椅 擁抱珍重的人
新海誠決定撇開過往兩部曲的委婉隱喻,直接坦蕩地描寫311過後日本人面對的痛楚,這份痛楚伴隨著一個小女孩成長,從4歲到16歲、經歷12年從未煙消雲散,而且有增無減。《鈴芽之旅》的說故事技巧,相比前兩作更成功將之定位為公路電影,令觀眾一邊伴隨鈴芽飽覽日本景致之餘,每到一個新景點更迎來一個新插曲,令故事更多彩、節奏更緊緻。每個小故事出現的人物事,雖非甚麼大驚喜,但確實地存有溫度(電影中經常提及人跟椅子觸碰時所感受到的冷暖),令人在觀賞過程中時刻感到窩心。
描寫廢墟成為動畫不可或缺的元素,新海誠認真深入地回塑廢墟在未崩塌前、人民生活的吉光片羽——一群在311地震未發生前、早上說一句「いってきます」然後上班上學的人民。故事中出現的每一位角色,你都能感受到他們經歷311後的傷痕,每一位都憧得更珍惜身邊人,離別時都毫不掩飾心中不捨,衝上前用雙手大力擁抱對方。
不得不提還有最搶戲的貓咪。新海誠訪問中提及牠(們)的創作原型是櫻花樹。櫻花樹如何變成貓咪?他說過往走過日本滿目瘡痍的廢墟時,看到櫻花樹依然盛開,那一景象震懾了他心坎。正如動畫中的貓咪大臣,其實並無邪惡忠奸之分,牠在動畫中的神樣身份亦無高高在上,其本質就像日本宗教神道教一樣出於「自然」,而「自然」是不管人世間飽經摧殘歷盡滄桑,一直悠然自得、依然故我地活得自在。這種劫難中窺見的自然,跟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也如出一轍,值得讓我們閉上眼靜下來心領神會。再具體一點說,近年我們同樣面對眾多別離,我們都要像鈴芽一樣,坦率地擁抱與被抱,用盡力珍惜當下,畢竟自然本無常。
最後,如果你的「動畫生涯喜好表」曾填寫新海誠「最過譽」,那麼《鈴芽之旅》將有機會令你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