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國際間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時。儘管國與國之間存在諸多分歧,但我堅信,唯有將政治爭議暫時擱置一旁,攜手共建更為完善的全球碳市場,才能真正推動碳減排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促進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想象一下,如果每個國家都能放下「本國利益至上」的狹隘觀念,轉而投身於清潔能源、碳捕獲與儲存(CCS)技術以及能源效率提升等領域的深度合作,那將是一幅多麼美好的圖景!跨國界的技術交流,不僅能夠加速新技術的誕生,還能確保這些創新成果惠及全世界,為實現全球碳中和貢獻關鍵力量。
然而,要讓這願景成真,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國家往往面臨著資金匱乏和技術落後等多重障礙,在追求綠色轉型的路上步履維艱。因此,國際社會有必要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和技術轉移,幫助它們跨越這些障礙,共同邁向低碳發展的新階段; 否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對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例如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控制。儘管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但其他類型的溫室氣體同樣具有強大的溫室效應,其減排工作同樣重要。未來,我們需要制定並實施更加具體有效的政策,以應對所有類型的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實現全面的氣候變化減緩目標。
讓我們共同期待接下來幾年內能見證更多實質性的進展,攜手打造一個更加綠色、健康且可持續發展的地球家園。
房中大象:COP 29已經圓滿落幕,2025年即將到來,大家對未來「碳中和」又有什麼期待?
學生回饋
學生姓名:張善盈
班別:6A
學校: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隨著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國與國近年都積極推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等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確,2024年即將成為歷史,2025年即將到來,但願各國政府的領導人能夠更加實事求是,積極以推動全球人民福祉為依歸,而非只是單單着眼於個別國家的利益而輕視全球民眾的福祉。一旦各國政府的領導人以更積極及更務實的態度來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這定必能夠有助打造一個更加綠色、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地球村。這亦無疑對您我作為地球村公民的一份子帶來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