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4-22 04:30:27
日報

時裝vs製衣 Why Not Both?

分享:

說起時裝,如數香港本土品牌,大家即時想起大眾消費品牌如Giordano、Bossini、Baleno或G2000等,上述2B2G品牌全球達數千間門市,每年過百億營收。香港也有Vivienne Tam(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得獎者)或Shanghai Tang等一線國際時裝品牌,成為中西時裝美學的天花板。而年輕人和潮人當然知道大小I.T和i.t,和其代理和發揚光大的日本Bathing Ape等等品牌。

言而「衣.食.住.行」裡面這個第一剛需,帶動香港行業規模體量的,依然是幾家主要「成衣洋行」,當中表表者包括帶我進商會世界的CFL洋行主席William Choi蔡少偉博士和Philip Choi,每年共製造數千萬件計成衣,還有代工費數十億級別,為美國品牌J.Crew共同開發數個副品牌,也有幾個自家品牌直銷美國和日本,利潤億元級的成衣出口/生產商,香港傑出商界領袖和慈善家(每年支持癌病基金,以家父冠名蔡衍濤小學)。疫情時曾分拆東南亞一小部分生產業務,營業額已經足夠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時裝世界之大,專注做好一樣就夠,針對晚禮服界別競爭十分之大,香港上市廠商KNT創辦人Johnson莊碩,由放射治療師本業,進入成衣行業,創辦KNT針對歐美晚禮服市場,還有畢業prom舞會和伴娘裙,每年營業額美金計達億元,也大力發展自己香港品牌「KNT Couture」和「嘉藝婚紗」,由中小企做到上市,突顯香港老闆市場眼光獨到。另有上市級別的廠商,如香港聯泰集團,由陳守仁創辦(曾冠名家長爭崩頭小學),最初為歐美成衣代工,後來經營SKECHERS球鞋,中港澳直營店達4,000間,營業額高達200億,佔品牌30%國際營收。當中本地化設計「熊貓」黑白球鞋,多年合計共銷售超過8,000萬雙,創下中西合璧品牌神話,廠方和品牌的完美結合。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