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留不住,每個人都會變老,我們或多或少會擔心未來的生活變化。在我媽媽人生最後兩年,看見她日漸衰老,我感恩能伴她走到終點,同時深深有感老人家應該要在家照顧,不過就需要適合的配套,才能真正安老。
母親晚年的日子觸動我開始關注香港的安老事務,特別是今日我們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每5個香港人就有一位65歲或以上人士,聯合國更預計,香港將在2050年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既然事實擺在眼前,好應著手解決。
鄰近的日本正是其中一個借鏡對象。早前我隨香港長者產業聯會(長聯)籌辦的考察團,參加在日本東京年度舉行的東京國際福祉機器展,亦順道走訪當地銀髮及安老產業,包括長者居住空間及起居設施供應商、老人院舍及社福專科學院等等,了解比我們走前10年的安老產業狀況。當日本同樣面對人手及院舍不足的問題,他們新一代的安老產業議題因此聚焦於樂齡科技,減少照顧所需的人手,同時提高照顧的精準度,即使在家安老也能無微不至。
其中一個可取的安老設備,是以紅外線鏡頭取代閉路電視,避免拍攝長者容貌,既保障私隱又不失監察作用。照顧者可以實時知道長者正在休息或活動,即時提供適切需要,一旦跌倒也可及時發現。當地已經發展的家居安老設施當然不止如此,幫助起居的扶抱工具、防跌設施、如廁感應裝置、自動照明等等一應俱全,方便照顧者貼心精準護理,令長者安心在家或院舍安老。
我認為當中成功之道是日本的人性化管理,不論行業都是「以人為本」,以用者的角度出發,亦因早已預視國家人口老齡化,所以無論是科技抑或實際照顧方面都很有心得。香港安老行業亦不甘後人,一路多方面學習,今次的考察團正是我們積極的例子。希望我們學習到日本的先進之餘,也能夠發展出切合香港情況的居家安老設計,利用灣區空間廣闊的優勢,創造良好氛圍同環境。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出一分力,就能夠為自己及家人創造一個更優質的樂齡社會環境,讓你我真正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