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針對《貴族幼教》的拼音,反應比預期好,感謝支持!兩期都來自:林校長邀請,參觀兩園【註1】後的發現。
由於兩園的辦學團體和管理層都是一樣,兩篇文章的內容其實可以互通!今期焦點側重在:解難 (Problem Solving) 。
【沒有哭泣和責罵聲的校園】
請問您對上一次,在哪個場合?在甚麼遭遇之下哭過?由於人大了,歷練多了……哭泣隨著抗逆力增加反而減少……跟睡眠時間一樣:年少睡得多,哭得多;年長睡得少,哭泣也少!
奇怪的發現就是:當我花了整個早上,流連在兩所幼稚園,接觸近百位小童,竟無一位哭泣!好奇之餘,我的經驗把功勞全歸在老師團隊身上:一定是老師有素質、溫柔且帶著無比同理心,把一眾小童安撫得妥當貼服……!
原來,這只是部份的原因,真相卻跟本文的主題《解難》有關,所以請認真閱畢全文。
【實體的虛擬校園】
當大家都醉心在建構虛擬校園、元宇宙……的科技領域,原來眼前的幼稚園正逆向而行,卻能成功反撲歸真!例子有二:
例子一:每個課室門上,都貼著孩子的相片;當學生進入課室前,他們都會把相片,從門的一方取起,然後貼到門的另一方。這樣除了顯示他們正在上課外,這是一個儀式,其實也是一個「認知」,讓大家都清楚:我正在上課!
例子二:當大家都享受網絡影片為大家記錄了不同的科學實驗,幾多抽象概念都能透過多媒體,活靈活現展示在觀賞者眼前……但想深一層:無論有多高清的電視,能夠如何以高像素顯示大自然,又怎能跟親臨其境,在現場感受郊外自然美相提並論呢?下文將有一段,深入跟大家探討「科學實驗」。
【有得揀的課堂】
每天課程都有「自由玩」時段,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由揀選該節的課題;請大家清醒一點:現正在描述幼稚園,並不是大專學府!卻竟然有得揀!「自由玩」可供選擇的課題有:美勞、科學、建構、棋藝……身為成人的您會被吸引嗎?
選擇亦可稱為「做決定」(Decision Making),在商管科目中,相信大家都不敢輕視;反之,甚麼精算概念、模擬器、預測工具、交叉檢索……最終,都只是一個「決定」!很多企管高手/政客,做決定過後,根本不需面對後果,這使得:「抽離」做決定,「敷衍」面對後果。但林校長兩園的小孩,縱使沒有上述周密的工具輔助,仍能赤裸地做決定,而且身體力行地面對後果!
筆者按著主觀偏好去問李主任:是否大部份同學都揀A?而沒甚麼同學會揀B?李主任微笑地回應:倘若如此,B課題根本就會被淘汰了!反之,學生會按著人數多寡(這影響他們輪候時間)而領悟、重覆活動所產生的沉悶而轉汰(逃避)、亦會被同學上課過程中的歡笑聲所吸引而敢於嘗試……這些不就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課嗎?
【學童協作做實驗,事後做報告】
承前一段,簡單的道具,高深的理論,莫過於親自體驗!筆者眼前,一位自信的女孩,像促銷員似的,看準了我是到訪嘉賓,也留意到我正在注視著,她就不慌不忙地表現一次「水龍捲」。嘩!靜止的水,盛在兩個對插的膠瓶裡,經她巧手一轉,真的出現了「龍捲」。旁邊的男孩也不甘示弱,只可惜經驗尚淺,三次嘗試也未能成功!這時,女孩卻主動介入,分享當中的竅門……噢!這不正正就是協作式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嗎?竟然可以在幼稚園中實踐!
科學堂的重點並不在實驗過程,實驗之初,老師從不介入,學生自己閱讀導引單張;實驗完結,學生要自己填寫實驗報告,當然在報告上,老師巧妙地圖文並茂,精簡了報告的格式,但周朗也要在此再一次嘮叨地提醒大家:這是幼稚園的學童!
【成人水平的生活解難,幼童都做得到】
林月好校長在過程中,親自提醒我:每個黑板上都有《Be the Change》的題目!平平無奇的題目、簡單的統計、東拉西扯的文字……最後以一個英文項目名稱作包裝,都是坊間常見的手段而矣!
周朗又再次有眼無珠了!原來每個課室都有一個生活中的難題,老師領著學生去討論:(1) 這其實是甚麼問題? (2) 若發生在我身上,有甚麼感受? (3) 怎樣可以解決? (4) 這主題跟我生活有甚麼關聯?難題的例子:「不夠水用」。
周朗頓時不寒而慄,問准校長,把黑板的現況拍下!這根本是大學的素材,林校長竟然在幼稚園實踐起來!還有一點,就算在大學,通常都只是從「4」出發 (辨識問題),探索到「3」(怎樣解決) 就功成身退!但林校竟逆轉了主流思路,由理性的「澄清問題」「1」出發,然後經歷感性的「若在我身上…的感受」投入,才跟主流的「3」和「4」再接軌!自幼稚園就這樣訓練,這會否是國家重點栽培基地?還是甚麼資優訓練學院?
林校團隊,悠然自得地,在一個普通的屋邨裡,以貴族質素,替一般平民家庭的孩子,提供這些震撼的栽培。
【家長的民間智慧】
在兩所幼稚園,筆者都遇上主動留校,義務貢獻的義工家長,當中的重點,除了上期交待過的,今期補充兩點:(1) 家長詫異孩子在面試時的喜樂與平安,跟在別的學校相比有差天共地的對比!(2) 孩子能在這裡成長,眼見的投入、動機,以及孩子能展現的該種自信,是有別於其他學校!究竟真相在哪裡呢?
家長的智慧其實好簡單:我又不是做學術研究!反正收費是正常、孩子願意去、樂意留下、畢業後能被成功塑造……那有不報讀的藉口呢?
所以,跟筆者聊天的,就有好幾位是跨區上學的家庭;他們寧可每天提早起床,也想孩子在負擔能力之內,獲得最好的!這不就是家長的民間智慧嗎?
校長在上游幫大家預先解難、家長在中游做一個明智決定、孩子自然就能在每天課堂中,享用到最上盛的「解難」訓練,自此,解難再不是成人的專利了!
最後,來一個補充:有解難能力的學生,自然不需要老師去責罵,遇到逆境時也較難會哭泣,您現在明白真相了!
【註1】 路德會呂祥光幼稚園 和 路德會建生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