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11-07 06:00:00

于品海與明報

分享:
《明報》創辦人查良鏞早前離世。            (資料圖片)

《明報》創辦人查良鏞早前離世。 (資料圖片)

上星期,著名武俠小說家查良鏞及著名電影人鄒文懷去世。兩位分別創立了明報企業(685,現名世界華文媒體)及嘉禾娛樂(1132,現名橙天嘉禾),均為上市公司,但已易手更名。巧合地,這兩家上市公司均曾經和現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富商于品海有過交易,但很少人再發掘這些故事。
 

 于品海早年出生於平民家庭,後來赴海外半工讀,當年已開始接觸媒體,甚至獨自創辦中文手抄報紙。回港後曾於明報旗下的《財經日報》及《信報》任職編輯及專欄作家,積儲了一筆資金再次創立《時事評論》,後來結業。1985年他創立智才管理顧問,專為房地產及酒店提供諮詢,不久即獲得第一桶金。1989年再接手馬尼拉希爾頓酒店,通過高超融資方式,並注入資金翻新,同時讓政府租用酒店作為賭場,並活化其餘地方作為商場,成功以小量資金獲得穩固的盈利來源,並建立王國雛形。1991年,唐驥千家族持有紡織企業南海發展(250,現易名中國數碼訊息)出售上市地位予于品海,于品海再注入馬尼拉希爾頓酒店套取收購現金,不費一文取得香港上市地位。

同年,明報發行7,500萬股上市,集資約2億元,上市價值8.7億元。根據當年招股書資料,1991年(3月結)盈利不少於9,800萬元,市盈率約8.8倍,相對現時合併馬來西亞報業後的市值6.6億元,當年確實是一個報業輝煌時代。上市資產除《明報》外,亦有《明報周刊》、《明報月刊》,根據當時評估,《明報》及《明報周刊》之出版產權達到5.8億元。另外,包括書刊出版及經營旅遊業務之翠明假期,以及香港及加拿大時價約1.2億元之房產。

其後明報賣盤,于品海及查良鏞分別注入手上的南海發展及1.8億元現金成立明智控股,分佔60%及40%股權,再利用明智控股收購查良鏞及同學沈寶新50%股權,餘下25%則分期售出。此交易考慮了于品海的財力及控股股東退出需求。當然,查良鏞對于品海的資金支持也是非常重要,因為在交易中查良鏞實際僅減持約5%明報企業股權,套現約數千萬元,但要先出資1.8億元收購于品海當時已大幅升值的南海發展股權,除了查良鏞相信他能辦好外,未生也想不出任何原因。

 交易後,除明報經營順利外,且因當年港股持續牛市,恒生指數在2年間升幅以倍計,明報股價一度升至10元以上,市值逾30億元,故于品海順利支付對價,查良鏞亦在1994年股市高峰期退出。

于品海眼看短短數年間身價由數百萬元幾級跳至數十億元,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番,成立《現代日報》及傳訊電視。誰不知大浪襲來,新業務大幅虧損,加上自身醜聞被揭,明報被迫停牌,最終因財困需易手給大馬商人張曉卿,結束于品海在明報歷史。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