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的新招數,Google不再提供華為系統、安全更新,也即是說,日後華為的新手機將不能使用Google Play、YouTube、Gmail、Chrome等等。
和朋友討論到其嚴重性,我說,有朋友用高德,覺得某程度上比Google Map更好用,但作為新聞記者的對方則說,高德的位置有偏離,皆因被軍方以軍事理由,有心改偏了。無法證其真偽,姑且存照。
對於貿易戰,馬雲在達沃斯對美國記者的訪問有一段說得好:「30年前,當我剛剛大學畢業時,我聽說過美國一個神奇策略,將製造業外判給墨西哥、中國,把服務業外判給印度……我覺得這是完美策略。美國說只想控制知識產權、科技、品牌,而將較低層次的工作交給世界其他地方……美國的國際公司通過全球化賺了數以億計美元,美國100強企業令人讚嘆。」
說穿了,這不過是中學課本的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而已。這一百多年來,左派分子批評西方強國掠奪弱國經濟的策略,就是自己包攬產業鍊中最肥美的部分,卻把勞力最多、賺錢最少的髒活留給弱國。
當然,國際貿易肯定是互利,然而互利也有成分比例,如果合作關係破裂,究竟是誰的損失比較大?
我的看法是:一間賺大錢的公司倒閉,老闆的損失肯定比工人大,但老闆的本錢多,縱然損失較大,照樣過富豪生活。工人的損失少,甚至不難找到(薪金肯定較低的)新工作,但可能馬上要餓肚子。
所以,我常常說,老闆和員工是互利關係,正如公司和客戶也是互利關係。通常是客大於店,但店大也可以欺客,不過客大時就更加欺店了。說到中港關係,由於中大而港小,所以是中國「益」香港,至於中美貿易,則是大的美去「益」小的中了。
如果要制止中國的間諜行為,不准中國學生入學,把間諜拘捕坐牢,才是有效的做法,打這一場貿易戰,除了懲罰中國、打擊中國之外,我想不出任何道理。
本文本來想講假如兩國互相封鎖,各自獨立發展,有何後果,誰知還未講到正題,唯有明天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