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保H股上周五收報3.46元,挫5.2%。(資料圖片)
即使有了互聯互通,不合理的AH差價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變本加厲,是難以用市場效率解釋的怪現象。最近中國人民保險(1339)的A股在內地爆紅,連升幾個停板,H股卻寸步難行。現在A股價格大約是H股的3.8倍左右,卒之有證券行基於這個觀察,出了一份建議「沽售」的報告,觸發一個跌停板。因為有別近年研究部要維穩的文化,引起了頗大的爭議。
沽售報告的出現當然是好事,作為投資者,對於股票價值要有自己的判斷,這個方向轉變不必太上心。人保A股的案例,更重要的啟示,是反映出部分A股的走勢,和香港莊家股無分別,就算不用陰謀論,至少說明當地人的價值判斷能力是頗有問題,勉強自己入鄉隨俗,是要冒上頗大的風險,因此自己的注碼投入一向都有限。
連人保都可以夾硬來,其他股價要有水份更加輕而易舉,所以A股指數產品是宜炒不宜揸。不要被歷史水位誤導,以前是超巨型泡沫,已經難以複製,現在估值表面是相對合理,可是不要忘記,全世界的銀行股、資源股及地產股,估值一路都有下移的趨勢,這些板塊是A股指數權重股,A股整體估值要比以往低,根本理所當然。
近期最後悔的交易有兩單,第一是追捧A股指數產品,第二是博人保H股會炒落後。炒A股指數產品最大理由是貪方便,滬深300指數範圍夠闊,可以做到炒市不炒股,至於新加坡A50期指接近全日交易,隨時可以撤退。當然早前賺過錢,可是應該見好就收,結果搞到被權重弱股所累,賺頭蝕尾沒有特別好處,要投資A股,必然是要從個股着手,手上的A股回落幅度就遠比指數少。
至於人保H股,又一次證明跟跌唔跟升,當然AIG悉數減持,是當時自己入市另一個考慮。現在唯有是等,但連這個案例也失敗,日後再遇同樣情況,絕對可以不理。人保A股之所以喪升,應該是內地的基金經理有自己的盤算,而H股的高低,對於這班肯俾傻仔價的人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AH差價向來都無用,以後應該死心。(基金持有人保H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