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次接受訪問,都會被問到當時的現金水平。風險取向因人而異,自己一向都是傾向進取,參考價值其實不大。何況冒險打進攻,就要背負更大的心理壓力,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自己實話實說無所謂,但不理其他條件一味照抄,恐怕只會落得東施效顰。
以目前的情況為例,自己依然保持一個相當偏高的持倉水平,繼續動用孖展出擊。上周尾段是想降低風險,可是所持股份的表現大部分比預期好,相對較差的龍頭大股又是長期核心持倉,結果只是酌量減持。作出上述決定之後,並非一勞永逸,反而是更加需要全程金睛火眼睇到實,萬一市況突變,才可以及時應變。
另一方面,也買了德國DAX指數二月put,叫做有個保險,可以代替沽貨。還有之前在提升股票持倉的時候,大幅降低衍生工具好倉的注碼,即是配合市況,進一步炒股不炒市,風險水平沒有表面上變化得那麼大。
一般人不是打職業,不用攀比,便無謂去得太盡,用這種刀鋒舔血式的打法,將風險推高,再用緊貼大市發展的方法,準備好隨時抽身而退。如果處理不好,遇上去年尾及二月兩次急跌,絕對可以輸餐死,就是靠有紀律及時減倉,才令損失不致超出預算。當然很多人的着眼點,是在於跌市時還是要輸,但自己卻是拉長線來看,是要賺頭蝕尾除笨有精,而不是要每一段都贏到盡。
花時間心力貼市之外,選股亦要有一定功力,香港的高息股及美國的雲計算股逆市上升,組合價值根本無跌,即使市場指數回軟,也可以較為從容面對。股票兩極化發展,應該是今後的大趨勢。要爭取超額回報,便要用選股來代替指數產品。揀贏家當然不易,但要收窄範圍則不難,周期股避之則吉,尤其是進入5G年代在即,有潛力增長的概念甚多,會進一步削弱周期股的投機價值。
投資從來不容易,找個對象模仿學習是十分合理,只是切勿將事情過分簡化,如將現金水平當作一個重要指標。自己保持高持倉的代價,是背負精神壓力,犧牲睡眠時間,還未計選股功力的背景。若只是有其形而不得其法,很可能會死得更快,要十分小心去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