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實質資產「與通脹共存」
經歷多年低通脹環境後,近期高企的通脹數據和聯儲局急進的加息步伐,令許多投資者正重新審視或調整資產配置,以求應對通脹持續的環境。到底在通脹壓力下,哪些投資工具可以有效對抗通脹?在芸芸眾多資產類別中,實質資產(Real Assets)被視為較具抗通脹特質。實質資產可大致分為兩類,包括傳統實質資產(例如商品、黃金、通脹掛鈎債券)和實體經濟資產(包括基建股及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等)。
從往績看,實質資產在通脹周期時跑贏其他資產類別,原因是在通脹期間,它們的價格(例如油價)傾向上漲,而實體經濟資產受惠於租金上升及定價能力較高等因素,盈利前景跟通脹有高相關性。不過,沒有人擁有水晶球,可準確預測到未來的通脹走向,故現階段較有效的策略,應是保持實質資產組合的流動性。在上述的實質資產中,地產股、REITs、基建股、通脹掛鈎債券等均屬於流動性較高的實質資產。如投資組合以這類資產為主軸,便能在抗通脹之餘,靈活地應對市場環境及經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