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去年錄得逾24億元赤字,成本回收率跌至不足八成。有消息稱政府正在打算增加水費,彌補水務署營運開支。本來在資本主義社會,用者自付是合理不過的原則。但如果水務署的虧損是來自於營運效益不佳,就不應該由大眾市民承受,而是需要將整個水務系統民營化。
事實上,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已經將水務供應民營管理。內地大城市,例如上海的水務系統也有民營管理的成分。反觀香港水務署一直是政府部門,職員都是公務員,薪酬成本高昂,也欠缺動力引入新科技提升營運效益。
美國一些州份都出現缺水,有科學家就用黑色的塑膠球放在水塘表面,簡單而低成本減少水塘水份蒸發,增加穩定水源。香港的食水供應依靠東江水,最近東江水也出現水源不足,正在引入西江水直達深圳水塘。香港未來如果人口持續增長,食水供應不能夠只依靠東江水一個方法。
星加坡同樣有向馬來西亞購買食水,但他們協議的食水成本就比東江水便宜。如果香港整個水務系統民營管理,用商業原則與內地部門商討價格,就能夠爭取更合理和有更多配套,例如將部分食水過濾在內地進行,降低營運成本。
特區政府面對整體公共財政赤字,解決方法並不是要向市民大眾開刀,而是要大刀闊斧削減公務員規模,省減不必要的公共服務,民營化部門,甚至出售部分公共設施,這樣才是負責任的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