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的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了:北風與太陽舉行一場比賽,決定誰的力量較強,令到路上的旅人脫下斗篷。北風愈用力吹,旅人就愈把自己包得緊,但當太陽照耀為大地帶來溫暖,旅人就因太熱而脫下斗篷,躲到樹下乘涼了。

特首曾批評示威者要將香港「玉石俱焚」。(資料圖片)
故事教訓,是溫婉勸導勝過來勢洶洶(Gentleness and kind persuasion win where force and bluster fail)。
香港政府是北風,一直嘗試用高壓手段去「解決」這場反修例衝突,可是政府一直吹,不見得示威者有被震懾嚇怕,也不見得有愈來愈多市民站到政府的一方。相反,面對警方的「止暴制亂」,示威者的行動只有升級,對警方的仇恨有增無減,留在家中的市民看完電視的直播景象、聽完政府的機械回應,也愈來愈對警方以至整個政府不信任。兩個多月以來,政府就只使出一招,愈不見效出招出得愈重,就如寓言中的北風,愈落力愈事與願違。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也許就是北風拚了命的終極一吹吧。
當高壓手段被反覆證實是行不通的時候,以「實證為本,力求創新」為口號的特首,是否應該改變一下方法,或至少不要再火上加油?
只可惜北風不是太陽,又或者大家都不相信北風可以變成太陽。短短一星期前,才看似友善的跟香港市民說「大家都累了」,狀甚溫柔的問示威者一句「對話找出路,好嗎?」的特首,對話未曾展開,就出現大量的拘捕行動,再加上8月31日的漫長對戰。
子彈與警棍,車廂內乘客的無助呼救,扮成示威者的警察,看完一幕又一幕既熟悉又陌生的畫面,大概沒有人會相信特首真心想對話找出路吧?回想到6月的時候,你又相信特首真心向市民「道歉」嗎?特首講過的說話中最多人相信的,也許只有「玉石俱焚」四個字。
民無信不立,縱使政府擁有裝備強勁的鎮壓機器,沒有市民的基本信任(例如相信警方職責是保護市民及其財產),政府所說的一切都會被看成謊話,再良好的本意都會被解讀成陰謀。信任,不是高壓就可以壓出來的。
這場北風再吹下去,示威者只會愈把自己包得緊。《伊索寓言》沒有的一個悲慘結局,是北風將大樹吹倒,把旅人壓死了。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