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線員工會作燃氣安檢家訪。(互聯網)
在公司工作多年,見證著公司的發展軌跡,有一些政策,大概可以說明公司、消費者與ESG三者的互動關係。如果公司沒有一套賺錢以外、顧及整體社會福祉的營商之道,就難以在營運上,履行E與S兩個重要部分。
早前跟前線、負責家居爐具安全檢查的同事,到住宅作燃氣安檢家訪,雖然住戶沒有投訴爐具有任何問題,但由於公司既有政策並非收到投訴才「出動」,故這種家訪是我們的「家常便飯」。
在進入一對公公婆婆的家時,他們十分客氣,笑著感謝我們到訪,這大概是公司的形象,令他們對品牌有一定信心。在檢查前,他們不斷提醒爐具沒有問題,雖然那個煮食爐粗略估計,沒用上十年也有八載。但我們檢查過後,只把爐頭噴咀稍稍清潔,火力便均勻順暢,應還可以用上一段日子。
正當想說再見,婆婆突然指洗手盤水流不暢,開水時水柱微弱,亦令到熱水溫度時冷時熱,希望我們能額外幫幫他們修理就好了,她謂現在叫水電工人上門維修動輒上百過千,希望我們幫忙。
婆婆之言,大家也應該理解,今時今日,很多公司都會教員工把握每個商機,如果是一般水電工程的維修技師,眼見水龍頭出問題,最有可能就是叫客人更換新款式水龍頭,推銷理由大概都是換新款式的比維修舊的更划算。
惟今次為這對老夫婦做檢查的,是公司的恆常性檢查部門,主要目的是檢查爐具的安全性,而非一般推銷員,故當聽到婆婆的要求後,同事便拆開水龍頭部件檢查,結果發現,裡面積滿水垢和沙粒,那當然影響水流暢順及穩定性,同事便從工具箱中找出刷子,為這個水龍頭來過「光潔大翻身」。
我們的工作手法,短線而言,確實可能損失了經濟收益,但爐具只要運作安全正常,就沒有更換的道理,而額外清潔那個水龍頭,就是不希望伯伯增加無謂的支出,且更不用浪費有用的資源。
這次家訪,正正反映出企業文化中的E與S元素,Environmental,即為了保護環境,不作無謂的浪費,而為婆婆作額外維修工作,就是一種在商業運作時的社會服務,ESG的Social,大概也可以此作範例。
作者為煤氣及港華燃氣ESG委員會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