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極少將國泰航空(293)喚作「因航」,皆因從不認為他們管理不善。沒有錯,他們的確炒燶期油,除引致沉重財務負擔外,還持續困擾業績好幾年。不過,這些都是個別管理層決策失當而造成。再講,國泰對客戶的服務仍維持在高水平,一間管理不善的公司沒有可能做到的。可是,最近的乘客資料外洩事件,證明「因航」並非浪得虛名。
申報一下,瓜瓜「有幸」成為940萬名乘客中的一員。萬幸的是只有3項個人資料被盜取,包括身份證號碼、姓名和稱謂。自問一向十二分小心保護身份證號碼,今次有幾憤怒可想而知。在社交平台做了個小統計,發覺大部分朋友都有3至4項資料遭外洩,最多的那位有9項之多。
是次意外影響之廣,相信是近年少見。說不想引起公眾恐慌而延遲公布,此解釋令人難以接受。坦白講,瓜瓜現在十分恐慌,由於事發至今已經差不多半年,現在才告訴知個人資料曾被不當取覽,一切補救都已太遲。「取」者Download也,取覽即是不單被看,而且還被下載到不知哪處,怎不叫人擔心?
事件會否影響國泰業績,相信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國泰仍未轉虧為盈,但股東應佔虧損已大幅收窄87.2%,至只有2.63億元,主要原因是燃油對沖虧損大減79.8%,至6.53億元。由此看見,只要燃油對沖不再虧損,國泰應錄得盈利。有沒有可能呢?最近油價再度上升,布蘭特原油於本年10月4日更收報86.07美元一桶。去年國泰披露,對沖價格平均在每桶80美元,只要油價持續上升,今年第4季有望不再因對沖而出現虧蝕。
可惜的是,洩密事件或會令乘客失去信心,因而改用其他航空公司。至於一度引起關注,本年5月才生效的歐盟《通用數據保障條例》,國泰會否受新例影響而面臨數以10億元計罰款。可是,經本地傳媒查證後,新例沒有追溯期,國泰因此避過一劫。
另外,國泰為每名受影響乘客免費提供為期12個月的私隱資料監測服務,雖說是亡羊才補牢,但總比甚麼都沒有做好。服務由某供應商提供,上網查了一下,最便宜的計劃也要每人每月9.99美元。
換句話說,每位受影響乘客的成本就是935元,940萬名的總成本就是87.9億元。不過,相信國泰不用花費那麼多,一來那麼大宗生意,二來服務到期後,部分乘客可能會付費延續服務,是一個不錯的商機,供應商必定給予可觀折扣。
忽發奇想,其實國泰何不向乘客賠償哩數?索性賠償可觀一點,讓乘客無法抗拒。要知道港人對儲哩數趨之若鶩,有哩數在手,斷然不會不用。反正兌換哩數的限制多多,有助降低實際賠償成本。此舉既可紓解乘客怨氣,又可趁機多做生意,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