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剛公布2023/24年度的賣地表,將提供12幅住宅地皮,共可興建逾9,000 個單位。(資料圖片)
香港地產界龍頭公司的盈利紛紛倒退,甚至出現虧損情況,這是不是意味著地產商的黃金時代已成過去?金融和地產過去一直是香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香港地產前景不明又會怎樣影響政府收益?
環觀近期多間大型地產商相繼公布業績,全部均表現欠佳;希慎興業(014)去年虧損11.6億元、信和置業(083)少賺42%、新鴻基地產(016)純利跌44%,而新世界發展(017)純利亦跌15%。此外,九龍倉(004)亦發出盈警。這並不是單獨一間發展商的營業策略失當,而是整體社會環境轉變引發的連鎖效應。
首先,息口上升致令建築成本增加,美國聯儲局也沒有像去年底,市場預期快速減慢加息,隨著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脹數據居高不下,反而今年繼續加息的機會十分高。加上香港政府對於項目工程審批程序繁複,因而地產商的邊際利潤逐漸減少,預料地產商投地出價只會更趨保守。
政府剛公布2023/24年度的賣地表,將提供12幅住宅地皮,共可興建逾9,000 個單位。此外,近幾個月已先後有政府赤柱環角道豪宅地、市建局觀塘商業項目及港鐵(066)小蠔灣項目均相繼流標。赤柱環角道豪宅地再次放在今年的買地表,最後賣出的價格未必比上一次流標的落標價高,未來的投地結果將會如何,我們將要拭目以待。
2022至2023年度綜合赤字為1,398億元元,其中政府收入的修訂預算為6,038億元,支出的修訂預算為8,096億元,財政儲備降至約8,200億元。出售土地是香港特區政府過去一直支持公共財政開支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賣地的定價不貼近市場實際價格,最終政府連基本收入也會沒有。
然而,新世界鄭志剛指,即使本港樓價過去一年因外圍和加息不利因素影響有 所調整,但樓市有剛性需求,加上恢復全面通關和搶人才措施帶動,預期買家下半年重臨市場,令下半年香港經濟和樓市恢復元氣。所以,今年香港將會出現土地價格下降,樓價平穩發展的兩線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