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到,政府的GDP好比公司的營業額,它的高低並不代表其賺蝕,從會計學上,只是代表了帳簿的大小而已。
那究竟甚麼是賺蝕呢?前者,意即總資產是增加了,後者,則指總資產是減少了。
再講深一層,公司賺了錢,可以派息給股東,在派息之後,總資產是減少了。如要一比,好比澳門政府的財政有盈餘,意即政府的總資產增加了,可是它全民派錢,向每名永久性居民派發一萬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則派發6,000澳門元,總開支約73億元,那麼,它的總資產便減少了73億元。
用烏克蘭來作說明:2023年,它的GDP雖然增加了,但是其總資產卻是減少了,這就好比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但卻是蝕大本,而且還把公司的核心資產抵押了給西方的大公司,借來天文數字的金額。換言之,好比是公司的負債大大增加了。
大致上,公司的營業額少了,不是好事,多半也會影響到公司的業績,令到它蝕本,但也不一定如此。
沒錯,公司是有可能營業額大幅下跌,只要好好控制成本效益,也可以賺錢。這例如有的公司大幅削減支出和裁員,也有機會轉虧為盈。
中國政府在1959年至1962年間,遇上了「三年災害」,不但經濟下跌,甚至有餓死人,80歲以上的香港人必然記得,當年大量內地同胞逃難過來香港,港人予以接濟。
然而,在這3年間,中國政府是償還了大量外債,從1959年至1964年,每年還了10億元人民幣,而且還在研發「兩彈一星」,結果在1964年試爆了原子彈,1966年試射了裝載核彈頭的地對地飛彈,1967年試爆了氫彈,1970年發射了人造衛星。
這也即是說,在這幾年,中國政府雖然「營業額」是下跌了,但「資產」卻增加了,在「帳簿」上可以看到。我們也知道,這段時間的人民過得很苦,這好比公司的業績不佳,但可透過減員工薪水的方式,維持利潤。
如果再要一比,就是這幾年的中國經濟,也是還了不少債,增加了大量資產,這在「帳簿」上可以看到,但卻沒有甚麼人有這知識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