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擁有著獨特的中西文化交匯及多元飲食文化,以往享負盛名的購物天堂、美食之都、動感之都,一直為我們的旅遊業每年帶來龐大的旅客量及實際收益。近來,發展夜經濟被放到最新日誌,雖然知易行難,但筆者相當支持有關政策的推動,或許經歷幾年疫情的洗禮,不難察覺遊客還是本地居民的消費習慣模式都已經改變,既然如此,求變就是唯一出路。
要發展夜經濟,建議不妨多劃出幾個試驗定點,營造漣漪效應。以往,港島有中上環蘭桂芳SOHO一帶酒吧夜店、九龍有油尖旺的廟街及西洋菜街街頭表演、新界沙田大圍有馳名雞粥小炒夜宵等,各自各精彩。今天若想集思廣益、多管齊下搞活夜市,基本元素需結集各式食檔、手作商品、娛樂體驗、節慶表演等,以往中環海濱美酒佳餚巡禮是很好的示範,亦不妨大膽一點,例如利用西九文化區場地進行各類街頭藝術表演、灣仔海濱美食夜市加設無人機燈光匯演、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冬季黃昏市集加跨灣大橋內海煙火慶典、柏麗大道變身夜宵美食一條街等,服務對象不限於來港旅客,亦同時包含本地市民。
另外,發展夜市經濟需配以更簡化的規章程序,及更人性化的安全與營運監管,以提供更便利的環境給予商戶經營夜市。這可能包括簡化前期申請手續、減少審批時間和簡化相關法規條文等。政府亦可制定專為推動夜市經濟的相應安全、衛生、營運監管措施,成立管理夜市的專責小組,統籌及確保夜市活動既符合相應的安全與衛生標準,亦符合整體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避免夜市經濟曇花一現。總括而言,政府的規劃與支援相當重要,發展夜經濟絕對是一項需持之以恆的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