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大學收生過程中,除了公開考試成績外,還有許多主觀因素如課外活動、推薦信等被納入考量。這些主觀標準往往對來自富有家庭的學生更有利,因為他們擁有更多資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並且能通過個人關係獲得高質量的推薦信。
幾年前,美國發生的「Varsity Blues」招生醜聞就是一個好例子。該事件揭露了一些富有家長花錢賄賂大學招生官,或者偽造孩子的運動員身份以獲得名校錄取資格。這些行為不僅擴大了貧富學生間的不平等,也進一步顯示了大學招生過程中缺乏透明度。
但是,如何能夠增加選生透明度,讓中下階層學生也能獲得公平的機會?差不多30年前,美國德州推出一項名為「前10%計劃」(Top Ten Percent Plan)的計劃,目的就是提高大學選生時的透明度。該計劃規定,只要學生在其高中畢業生中名列前10%,便可自動獲得德州公立大學的入學資格。這種透明的標準確保了來自經濟弱勢背景的學生不會因為課外活動或推薦信等資源不平等因素而失去競爭力。
早前有研究就發現,這樣的透明收生標準顯著提高了經濟困難學生進入名校的比率,當中部分是因為他們選上的機會率的提升,部分是因為透明度增加令他們遞交申請的誘因更多。具體而言,該政策使這些學生申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或德州農工大學的概率增加了17.7%,並且他們入學後的學術表現往往優於那些被取代的學生。
透明的入學標準不僅能提升弱勢群體的教育機會,還能確保那些具有學術潛力但缺乏資源的學生有機會進入更好的大學,進一步幫助他們打破階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