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11-19 06:00:00

妖股

分享:

「這恐怕是近三年來,游資最為幸福的時光了」。上周四,我一個游資朋友對我說了這麼一句。

恒立實業14個交易日內連拉13個漲停板,徹底啟動了市場的投機力量,而恒立上漲過程中監管當局的「溫柔」態度,也被市場理解為放鬆監管、默許投機、鼓勵上漲的信號。於是各類超跌的低價股被資金輪番攻擊,其中最為兇悍的非科創概念莫屬,其龍頭市北高新從本月5日習近平宣布設立科創板那一瞬間漲停開始,到上周五已經連續收出11個漲停板,其他諸如張江高科、魯信創投、大眾公用等「科創板塊」也是大幅上漲。受各類題材股活躍的影響,各類指數也都放量上攻,市場情緒有所恢復。
 

對於「妖股」的橫行,市場是有不少爭議的,這幾周來,身邊不少信奉「價值投資」理念的朋友,尤其是公募的基金經理們就相當不爽,感覺「完全被市場拋棄」。我一直認為,投機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它和投資並沒有道德上的高下之分,而應該是資本市場體系中相行不悖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不幸的是,在監管當局眼裡,投機似乎一直有著道德上的原罪,不僅是二級市場的炒作,即使成熟市場上常見的「惡意收購」,也被斥之為「妖精、害人精」而備受打擊。

這次,在市場崩潰的臨界點,管理層想到了投機,適當放鬆了監管,也達到了他們想要的效果,那麼,這種「放鬆」會持續下去嗎?恐怕很難。從我剛學會記事開始,「投機倒把」就是一個貶義詞,當年甚至是一項罪名,在我看來,對投機的反感和打擊,長期以來就似乎是監管層的本能,不管是在資本市場,還是其他經濟領域。因此,我更願意把這一次看成是危機模式下的權宜之計,一旦危機解除,「本能」就很可能捲土重來,所以,對於近期低價股的投機浪潮,還是要密切關注監管層的態度變化,見好就收,謹防秋後算帳。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