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失利當然可以大把藉口,去年底固然無人會預知貿易戰,而中國「國進民退」,不同板塊連環出壞消息,對中港股市殺傷力更大。輸錢絕不孤單,中港基金公價約跌兩成左右,事實上亦合理,今年絕大多數股票跌幅較指數大,一般基金不會十上十落,亦不應這樣做,頂多是增加現金比重。雖然自己不算特別差,但正如一向所強調,應變能力比預測重要,以本身要求,絕對是不合格。

藥業股今年表現向下。(資料圖片)
打防守主要靠兩招,選股與及捕捉時機對沖及短炒。選股問題不大,並不後悔死守騰訊控股(700)的核心持倉部分,先後撤出內銀、資源以及下游工業等,已大幅減少損失,唯一是藥業股結果仍中伏,搞到由贏變輸比較差。雲計算股最近追跌,則是預計之內的風險,始終是無法預測別人的恐慌可以去到甚麼程度。
若保持一個比較好的核心組合,今年應該大概要輸十幾個巴仙左右,輸凸的幾個巴仙,主要是日本股及短炒失利所致。日本應該是成熟市場中波幅最大一個,當然算便宜,但大部分公司能力有限,和中國景氣息息相關,而且自己賭明年美元回軟,所以已大幅減持,將戰線集中在香港及美國便算。
至於短炒失利,手風問題嚴格而言難以避免。今年是差,可是去年逾五成的巨額利潤中,約十幾個巴仙是來自短炒,2015年的三成回報更加差不多都是炒回來。好景時贏得多,衰運時輸得少,不能要求太多,不過還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是心理壓力伴隨注碼齊齊加大,今次市場波幅大而深度差,轉角位往往一閃即逝,稍為猶疑就會由贏變輸。實在有太多食得唔食的個案,惡性循環下逐漸手緊,愈急結果愈亂。其實應該要將核心持倉部分和短炒完全分開,這部分本身做一個預算便算。獨立處理之後,短炒所追求的回報率會較合理,壓力減少留放希望可以改善,當然亦會先爭取一些小型勝仗穩定軍心。
由於市場深度差,早前分散注碼在不同市場操作,用意主要是加多逃生門數目,但效果並不理想,將回報目標降低,就可以用今年戰績為依歸,主力炒明顯有利可圖的幾款期指及外匯,集中火力順便減輕體力要求。當局者迷,上述道理根本一早就知,可是一旦陷於苦戰便會被市場帶住走。新年前後冷靜下來,重新上路吉凶即使未卜,起碼有章法出牌。 基金持有騰訊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