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國際足協公布2016年財務業績,結果讓人嚇了一跳,收入減8%至5.02億(美元,下同),足球運動相關開支升41%至6.17億元,行政開支增23%至2.76億元,雖然稅項和財務開支減少,但財務收入下跌,結果全年錄得3.69億元虧損,較2015年擴闊6倍之多。值得留意,由於國際足協提早採用新會計準則,即《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5號-客戶合約之收入》(以下簡稱IFRS15),故2015年的數字需要重列,從中可看到新準則如何影響收入。
國際足協大部分收入均來自合同,而且履約責任是隨時間逐步或於某一時點完成。未採用新準則前,國際足協主要採用「定工百分比法」。顧名思義,是按合同完工進度來確定收入和費用,如期內合同完成了一半,合同收入總額的一半須確認為收入,達至此階段的相應成本也須確認為費用。此方法下,2015年收入和費用分別是10.54億元和12.41億元,計入稅項和財務收入及開支,全年虧損為12.24億元。採用IFRS15後,國際足協將通過5個步驟來確認收入,第一步,識別與客戶的合約;第二步,識別合約中的履約責任;第三步,釐定交易價;第四步,將交易價分配至合約中的履約責任;第五步,當完成履約責任時確認收入。按此步驟將2015年的數字重列,收入需減少5.1億元至5.44億元,開支減5.79億元,至4.38億元,結果讓虧損收窄6,963萬元,至5,275.6萬元。
無論2015年如何重列,有點可肯定,就是幾個合作多年的頂級贊助商不再續約,當中包括索尼、阿聯酋航空、嘉實多汽油、德國馬牌等。這些藍籌企業紛紛割席,評論認為與近年國際足協貪污醜聞有關。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藍籌離去卻造就機會給其他企業,如中國萬達集團已躋身頂級贊助商行列,而且贊助合約一簽就是15年。
國際足協收入有一個特色,就是4年一個循環,如2015年至2018年,頭3年是世界盃籌備年,收入通常較少,今年舉行世界盃,預期收入將會大升,故2015年至2018年總收入預期是56.56億元,較上一個循環高5%。雖則如此,但外界對此預期並不樂觀。其中一個理由是意大利隊和美國隊無緣晉身俄羅斯世界盃決賽周。球隊輸波為何影響國際足協收入?首先是美國,近年足球在當地發展蓬勃,大眾愈來愈關注足球賽事。據說現約有1,800萬家庭收看足球賽事,霍士電視台更以4億元購入今明兩屆世界盃賽事。美國隊意外失落決賽周,將令企業贊助意欲大減。
意大利隊被淘汰更是災難,除國際足協找贊助較困難外,意國的電視轉播權更以原先一半價錢才能賣出。另外,意國國內不少行業也將大受打擊,如專門組團到俄羅斯觀看球賽的旅行社、博彩公司,以及本可在比賽期間大賺特賺的酒吧及食肆。還有一眾電視銷售商,原本預期世界盃期間將掀起換機潮,銷量將升4%,現在大概泡湯了。綜合而言,有評論保守估計意國經濟將損失逾10億歐元。更有評論認為,意國聯賽將失去吸引力,或會影響其海外電視轉播權的收入和廣告贊助,加上國家隊失去的獎金和分紅,經濟損失可達160億歐元,相當於意國GDP的1%。
最後一提,IFRS15由今年開始生效,與舊準則相比,需運用較多的判斷,做出更多的估計。純粹個人想法,從前會計準則比較保守拒絕靠估,現今卻反其道而行,公允值會計如是,現在連合同收入也一樣,但新準則只空泛地說出原則而非具體指引,是否造就「盈利管理」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