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像有兩位朋友向你借錢。
朋友甲說:「我是一個勤奮的人,結婚已經25年,有兩個小朋友。我現在需要兩萬元周轉,為家中做一點維修工程,為家中天花板補漏。願主保佑你,我一定會還錢的!」
朋友乙說:「雖然上年搬家後我們都對新家很滿意,但家中天花板最近卻在漏水,我現在需要兩萬元周轉。我一直都沒有賴帳紀錄(所有水、電、煤費用和汽車貸款都準時還款)。」
兩位朋友與你的交情都差不多。假設你只有兩萬元可以借出去,再假設你未至於大方到可以當借出去的錢如撥出去的水(即是你絕對希望可以收回借貸),純粹基於他們所說的理由,你會借給誰呢?
有人可能會認為朋友甲自稱是「勤奮的人」,又結了婚又有小朋友,一定是個顧家好男人,應該不會賴帳吧?這樣想就錯了!幾年前有兩位商學院的學者,利用美國一個網上借貸平台的數據分析哪類人最容易賴帳,他們利用了申請人當時填上的各種理由作一些文字大數據分析,結果發現在理由裡出現「家庭」、「宗教」或一些求助字眼的申請人最後賴帳的機會較大。另外,他們亦發現這些申請者的寫作手法與外向和有說謊傾向的人相類似。
兩個月前,朋友渾水在網上「追債」。話說這位財經界KOL早前在社交網站貼文表示,有一名「以前是做政治的,近年轉趨低調」的(前)朋友是他的債仔,近日已經對他的訊息「多次已讀不回」,而在朋友飯局中更知道這位債仔的借錢網絡原來十分龐大,左中右都有,他身邊就「有兩位經濟學教授朋友都俾佢問過,有一位以前做金融後來營運餐廳的朋友也被他問過,我任職上市公司的同事也被他問過,連我的一位收藏家前輩朋友都被他問過。」
據說這位「識人多過識字」的債仔很多時都以「家人撞車、母親做手術、自己做手術、家人有難」等理由問人借錢,如果渾水和其他債主知道這份研究的結論,不知道當時還會否出現這單新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