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社論|的士車隊難寄厚望 規管網約車更實際
運輸署引入的士車隊制度,於去年7月向5間獲選的的士車隊營辦商,發出的士車隊牌照的「有條件暫准通知」。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早前曾預計,首支的士車隊會在上月底投入服務。不過,至今未有車隊獲發正式牌照,僅「JOIE樂行」及「星群的士」車隊以「試運」形式運作,且有不少疏漏。世界上大城市的潮流是通過規範網約車,發揮共享經濟效果,善用閑置資源,政府的角色是確保車輛質素和司機態度,並不一定需要另起爐灶。
政府推出的士隊計劃,原意是改善乘客體驗,提升業界質素,或會事與願違,確難對車隊予以厚望。
距離的士車隊全面投入服務的死線還有3個月,目前只有兩個的士車隊試運,「JOIE樂行」第一階段有200輛的士參與,「星群的士」參與試運更只有少於100架車。乘客原可經手機應用程式預約行程,但仍有技術問題未解決,有顧客投訴難以網約叫車,只能靠傳統線下客服手動配對,更出現多次付費的技術問題。
此外,車隊聘請司機遇到不少困難,據知部分車隊提供「包薪制」或「租車制」,但前者薪酬待遇與現時自由身司機仍有距離,欠缺吸引力:後者的租金則較租一般的士為高,雖能獲配對客人,但未知實際成效,故先採取觀望態度。
當巴士公司都難以聘請車長,的士車隊能夠招攬有經驗的司機並不容易,新入行者又可能未達到車隊的要求。根據政府的規定,5大的士車隊營辦商最遲7月底便要投入服務,它們若要取得正式牌照,人手和車輛數目均要滿足政府的要求。然而,在現時的經濟環境,要在3個月時間內招聘到足夠的司機,卻令人產生疑問。
與香港一江之隔的澳門,是世上極少數旅遊城市全面禁止網約車,包括香港人在內的旅客都經常抱怨,在當地難以取得基本的的士服務。在2015年,澳門就有電召手機程式的士車隊,原則上只容許通過手機應用程式電召的士,不能在街頭接客,目標是服務本地居民住區需要,但實際上車隊也集中在邊境關口和旅遊熱門地點接載遊客,當地居民仍然難以得到相關服務。後來澳門政府面對現實,前年公開競投500部普通的士,令澳門的的士數目由來的1,500部,增加至1,800部,也可以說是宣告電召手機程式車隊運作失敗。
澳門面積細小尚且難以通過車隊提供服務,香港就更加難提供覆蓋全面的車隊,現在發出的5支車隊牌照,最終可能要通過合併,剩下一、兩隊可以運作。說到底,網約車潮流大勢所趨,跨國企業能夠收集不同地方的路面資訊,乘客出行習慣等等大數據,從而釐定價格和管理司機服務,當中細緻操作並不如一般人想像般簡單。香港的車隊未必能夠投入足夠研發資源達致相同效果。所以,政府有需要密切觀察的士車隊的實際運作以及財務狀況,必要時壯士斷臂,盡快規範網約車,迎合現在市民的習慣,滿足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