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屯門時代廣場。(資料圖片)
未生好像沒有寫過預測樓市文章,不過,近日在網上和一些業主談過,加上近日在市場感受到的氣氛,特意班門弄斧。
先進行利申,前幾年未生已購入一個高高的山的家和怪獸老婆自住,最近也再購入工廈單位作投資,兩者都有貸款在身,所以已是一位房奴。
老實說,就二手單位來看,如果不算「父幹」,一個人確實較難儲錢「上車」,除了首期外,主要受制於壓力測試,如果以買一層400萬元樓價而言,借九成按揭上車,月薪就需要35,740元,根據統計處數據,只有14%以上達到4萬元收入。但如果是兩口子的話,以統計處數據,如是大學生且工作數年,收入應不難通過壓力測試,只是首期上需時儲蓄,以作為「上車盤」的屯門市中心物業作例子,市價約在450萬元左右,估計首期連稅項雜費開支約在108.7萬元,如每人收入2萬元,假設1個月儲蓄一半,大約4.5年應該能達成計劃,還未計算兩口子日後收入上升及持續轉按獲得按揭回贈的效應,故未生認為,置業困難程度是被部分傳媒誇大了。只要有持之以恆的儲蓄計劃,其實樓市雖高,但仍屬於可以負擔。
至於樓市是否過熱,未生不敢評論,但卻認為是合理。以未生近期接觸到的情況,其實只要租金約在1萬元上下,基本上如非物業情況太差,租出絕非困難,如按正規借五成進行出租,其實租金已足夠填補供款有餘。如以上述提及兩口子情況,每月供款連管理費、差餉、水電雜費約1.5萬元,其實壓力也不算極重。
一般人擔心未來加息會影響樓市表現,但未生認為,因銀行壓力測試已經有包括3厘加息影響,加上在正規金融機構的借款會計算在壓力測試上,像1997年樓市爆煲時,一張糧單分別借多家銀行貸款置業已基本上不可能,故爆煲機會不大。因壓力測試是以薪金收入、租金及股息收入作基礎,故樓價應和香港人收入呈現正相關,以近期經濟表現良好及失業率維持極低水平而言,工資、租金收及股息收入估計會繼續上升,故如無不可預料事件,一般人可負擔樓價仍會向上,估計應高於調查加薪幅度的3.5%。
未生認為,香港樓市最大問題是和股市表現也屬正相關,如2008年、2015年股市大瀉,樓市也受過短期低潮,去年股市暢旺,也反過來刺激樓市。
以上一篇《狗呀!股市兵團!》指出,上半年股市保持穩定,下半年會有大波動的劇本,樓市於年底前會見短期高位,但如果以保持大波動平穩上升的話,似乎「樓爆」危機不大。至於更深層的供應及人口結構因素,因篇幅所限,未來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