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不想再寫派錢,皆因要說的都已說了,不想無限糾纏。不過,這一篇講的主題其實並非派錢,而是理財哲學,所以破例多寫一次。
話說日前,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出席海洋公園一個活動後說, 很多青年面對的困難,不是單靠政府派錢可以解決, 因此他不支持以派錢解決社會問題。
由於派錢已成為了大部分市民的共識,因此這句話自然也引來了不少批評。但平心而論,這句話並非劉鳴煒的獨特創見,而是很多不同意派錢的人的共同意見。
例如說,財政司長陳茂波在發布《財政預算案》之前便說過,當社會有問題要解決時,不是「掟錢落去」就可以。前公務員事務局長和前工商科技局長王永平在本報的專欄也說過:「政府正確理財之道是利用公帑去解決那些有錢便可以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把它平均派出去……」
簡單點說,這叫做「派錢不能解決問題論」,也是很流行的論調,皆因香港的問題太多,例如說,經民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盧偉國的反對派錢理由,是認為政府宜集中解決民生問題,特別是房屋問題,如公屋免租,或津貼輪候公屋超過3年人士的租金等,以善用財政盈餘。既然派錢也無法解決最大的問題,那又何必要派錢呢?
以上說法的最大錯誤,是邏輯性的,也即是哲學性的,根本就是一擊即倒,證明了政壇有很多人連基本的思維也沒有,直斥說,都是一群蠢蛋!
世上根本沒有甚麼事,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有錢解決不了健康問題,工作解決不了愛情問題,靚仔也解決不了智力問題,所以,派錢當然不能解決房屋問題,甚至也解決不了貧窮問題。
不過,問題在於,莫非退稅、2個月津貼、代交考試費等等,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嗎?說穿了,《財政預算案》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能處理、舒緩、令大家好過一點,連這簡單道理也不明白,居然大講公共財政?
其實,保守理財也是一種可行的哲學,《財政預算案》的災難性,是一方面堅不派錢,另一方面卻用上了種種交易成本更高、更不公平的方式去分配財富,換言之,他們是在哲學上被技術性擊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