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3-28 04:30:40
日報

淺談小米業績

分享:
小米集團

小米去年業績除受惠小米汽車提供新收入,還有手機「價量齊升」及物聯網和生活消費產品出貨量增。(資料圖片)

不少人有個誤解,以為在某地投資設廠,就是買地、建樓、買機器、請人那麼簡單。只要當地政府願意提供優惠和資助,必能吸引廠家進駐。其實不然,廠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需要考慮,就是周邊的配套是否完備。例如要開一家製衣廠,機器總要維修,零件供應就必不可少。又例如布匹、縫紉線、鈕扣、衣物標籤等等,總不能全靠自己製造。還有一些特別工序如繡花、印燙、洗染等等,都要用專門機器來做,總不能自給自足。

內地製造業在多個領域發展成熟,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就是新能源車產業鏈。小米集團(1810)電動車是後起之秀,但能夠做出毛利而不是毛虧,而且2024年全年毛利率高達18.5%,靠的就是成熟的產業鏈提供各種零部件,然後買回來自己組裝。

小米電動汽車於2024年首次規模化交付,年內收入有327.54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有60.5億元。不過,錄得毛利不等於一定賺錢,扣除研發、銷售及推廣和行政等經營開支後,小米汽車業務其實仍處於虧損狀態,經調整淨虧損有62億元,若計入相關的股票薪酬費用和其他一次性損益,淨虧損將超過71億元。當然,目前小米汽車仍在起步階段,前期投資巨大,要求首年就有錢賺有點強人所難。可是,隨著交付量提升,相信虧損將會逐漸收窄甚至有望轉虧為盈也未可知。

adblk7

至於小米於2024年的整體業績,除了小米汽車提供新收入外,受惠於手機「價量齊升」,以及物聯網和生活消費產品出貨量增加,年內收入升35%,至3,659.06億元,毛利升33.2%,至765.6億元,經營利潤則升22.5%,至245.03億元。值得留意,年內手機業務毛利率減少2個百分點,管理層解釋是核心零部件價格上升所致,但同時反映出一點,就是小米沒有將上升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而是選擇自己承擔。由此可見,手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消費者追求性價比高的產品。

可幸的是,物聯網和生活消費產品毛利率上升4個百分點,彌補了大部分手機的損失。管理層解釋是於可穿戴產品及家電的毛利率上升及收入佔比增加所致。在這兩方面小米一向以性價比見稱,反映今時今日的消費者的消費心態。

相信大家都留意得到,年內經營利潤升幅低於收入和毛利,主要原因是小米投資於金融工具的公允值減少。若撇除這項帳面損益,實際的經營利潤升42.1%,至234.52億元。此外,若進一步撇除與核心業務無關的帳面變動,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收購所得無形資產攤銷、投資者的金融負債價值變動,以及上述各項的相關稅務影響,年內經調整淨利潤升41.3%,至272.35億元,成績相當不錯。

最後一提,小米的印度分公司於2022年遭當局指控逃稅,現值40.16億元的資金仍被扣押,相當於手頭現金的12%。雖然小米未有就此作出撥備,但就歸類為受限制現金。相關案件仍在審理尚未結案,畢竟金額巨大,往後發展如何須密切留意。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