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困境,就是它完全沒有武器,只能仰賴西方配給的武器來維持戰鬥力,可是,武器是國家安全的命根子,要西方把命根子送到前線消耗,縱然明知是必要,也捨不得。
簡單點說,西方政客口頭上答應了的,政府程序不一定通過,通過了的,不一定真給;真要給了,也是擠牙膏式的,不會一口氣給,而是分批給,而給了的,一部分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使用,另一部分則會被貪污掉。真正能在戰場用上的,已是七折八扣,如果連這些因素也計上,烏克蘭軍人的戰力也實在很強。
不過,這當然也得計上西方僱傭兵在現場督戰的作用。我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這些僱傭的西方精兵,也許烏克蘭早已崩潰了。畢竟,烏克蘭經過了13次的徵兵,精銳部隊恐怕已沒有多少是殘存下來的了。
僱傭兵團固然有其優勢,但在某程度上,也會拖累烏克蘭。傳統智慧,本地軍隊打國土保衛戰,力量會大於打侵略戰爭的一方。
這裏先不去討論在烏東四州的人民究竟親俄還是親烏比較多,但花錢的聲大,吃人的嘴巴軟,我有理由相信,現時烏軍的最終決策軍事權,是在西方的手裏。這會拖累了烏克蘭的戰鬥力,這正如假設當年國軍是由史迪威而非蔣介石當統帥,會敗得更快。
所以,烏克蘭政府必須維持戰績,才有條件向西方繼續拿取武器。歐洲不敢說,但美國肯定是想繼續打下去的,皆因四十年前蘇聯被阿富汗拖垮了,這一次如果可以複製,則用烏克蘭來拖垮俄羅斯,已是最優選項。
不過,以現時美國的政治經濟局勢,兩個月後的繼續撥款給烏克蘭,恐怕過不了國會。此所以中國才會趁機開始動手斡旋,希望成功謀取和平。
所以,在這兩個月,烏克蘭必須打出一些成績,方能提供足夠的誘因令到美國以及西方提供更多的武器,去把戰事繼續。然而,夏天已到了,幾個月前一直講的「春季大反攻」非但沒有下文,而且還在大事宣傳在巴赫穆特取得大捷後沒幾天,便丟失了這座絞肉機,未來究竟能否打下去,頗成疑問。
巴赫穆特現時應叫「阿爾喬莫夫斯克」,不過我懷疑縱是俄粉,也不記得這名字。